白腹鰹鳥不遷徙 20年前日本繫放來台原因成謎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高雄1日電)墾丁鵝鑾鼻10月間出現一隻至少20歲白腹鰹鳥海保署隔天發現牠已死亡,初判20年前在日本被繫放,但因這種鳥不會遷徙,為何來到台灣也成為謎團,遺體後續將做成標本供教育使用。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天在臉書(Facebook)貼出一張可愛海鳥照片指出,一隻白腹鰹鳥10月14日在墾丁國家公園鵝鑾鼻礁岩附近被遊客發現,且靠近拍照還不會飛走;但因台灣南部少見鰹鳥停棲,位置又剛好在友善釣點範圍,屏東保育站人員蒐集相關資訊後,隔天天未亮就出發了解是否需要協助救援。

不過,當海保署人員抵達時,只發現白腹鰹鳥僵硬的遺體,且在足部發現金屬腳環。海保署經取得墾丁國家公園同意,將遺體採集冰存,第一時間也通知國立台灣大學鳥類研究相關團隊解剖及製作標本。最後在聯繫原繫放單位-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Yamashina Institute for Ornithology)才知道,牠是民國90年9月2日在日本小笠原諸島繫放,至少20歲的成年雌性海鳥。

海保署將遺體送往病理解剖後,發現牠的胃腸空空的,顱骨至耳孔都有出血,還有脾臟炎、甲狀腺鈣化及食道糜爛等相關病徵,獸醫推測可能是因鰹鳥年邁孱弱,不幸遇上颱風撞擊物體,最後死亡,遺體後續將製作成立姿標本供環境教育使用。

海保署指出,白腹鰹鳥目前最長壽命紀錄是26歲雄性個體,雖然這種海鳥被記錄為不會遷徙,但這隻鰹鳥繫放地與回收地直線距離仍達到2627公里,這隻鰹鳥從日本遠道而來台灣的詳細原因也因此成為一大謎團。

海保署表示,白腹鰹鳥雖沒被列為保育類,但近年相關研究顯示物種有族群量下降及海洋廢棄物危害等風險,屏東保育站開始辦理海洋鳥類主題保育課程及戶外教學活動,海保署也將啟動「海鳥撿拾採集計畫」,蒐集台灣海鳥資訊,讓死亡海鳥遺體更有科學價值。(編輯:陳仁華)11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