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袍人生-國台語寫病歷 自體實驗解病苦

中國時報【魏怡嘉╱台北報導】 行醫之路轉眼已走了35年,新光醫院教學部副主任兼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見圖,洪惠風醫師提供╱魏怡嘉傳真),是全台灣腎動脈狹窄置放支架經驗最多的醫師,平時忙於看診之外,也經常到處演講,還寫淺顯易懂的心臟衛教書,連書名《用我的心聽懂你的心》都可以感受到貼近的溫度。 因為洪惠風認為,身體是自己的,醫生不過是教練、啦啦隊,只有做好平日保養,才是健康不二法門,傳遞知識的力量,跟坐在診間看診一樣重要。 雖然讀的是建中,當年考大學時,洪惠風卻連最後一個志願也沒上,聯考放榜後同學重聚,那個沒面子的瞬間,改變了他一生,為了雪恥,他當場宣布要改考丙組、要當醫生。隔年放榜,洪惠風體重只剩下48公斤,如願上了醫學系,洪惠風總是說,自己是糊里糊塗的當上了醫師。 很多病人怕做心導管,一部分是因為做完後要壓沙袋平躺6個小時,洪惠風有一次叫總醫師在他股動脈插入4號心導管,以自身實驗,確定心導管若以超細的導管,病人僅需平躺一小時,那天他一跛一跛的回家,不敢跟太太說,怕被罵,但從此之後,病人大大減少長時間平躺的痛苦。 看過洪惠風門診的病患都知道,洪惠風寫病歷,不用英文,而是用國台語交夾書寫,洪惠風說,曾遇到了一位回診病人,他看了病歷上寫著「chest tightness」,於是問病人:「心肝綁綁有卡好沒?」不料病人瞪了他一眼說:「我是胸坎匝匝。」胸坎不是心肝,匝匝不是綁綁,許多用語聽起來只差一點,意思卻可能大不同,也可能影響診斷方向,之後,洪惠風便不再用英文寫病歷,做到「病史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