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素人實測! 「豌豆蛋白X益生菌」雙成分 有感提升代謝、體力及肌力 營養師教你怎麼挑最關鍵!

現代人生活匆忙,許多人三餐飲食不定時、營養攝取不均衡,其中優質蛋白質更是上班族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

蛋白質補充與肌肉鍛鍊是近年被大力宣導的營養概念,素食者透過植物性蛋白質補充蛋白質。好食課特別邀請百位40歲以上素人,進行四週豌豆蛋白複合配方的營養品試吃體驗。

結果發現,99位素人有完成體驗,且在經過兩週產品試吃後,自覺代謝力、消化道及體力皆有明顯改善,整體滿意度高達87分。其中50歲以上素人,在改善循環、提升代謝、精神等功效進步分數上升最多,整體滿意度更高達91分!

百人豌豆蛋白雙效機能粉體驗結果 「代謝力」、「消化力」及「體力」明顯改善

根據調查,國人有越來越多有肌力問題,不僅是銀髮族會有肌少症問題,青年人也開始會出現肌力不足的狀況,根據調查30~39歲的女性有肌肉量不足的比率更高達53%,肌力也連帶著活動力,影響著生活品質,因此我們應該要更加注意肌力議題!

此次百人體驗讓受試者補充蛋白質雙成分配方4週後,讓受試者自覺肌力狀況、排便便性(不會過軟/過硬)、排便次數(每1-2天一次)、不容易腹脹或脹氣、體力、精神/元氣、代謝、血液循環、睡眠品質、免疫力、心情不容易憂鬱等11項功效指標。

結果指出11項指標平均進步17.3分,其中「代謝力」(+22.2)、「不易腹脹或脹氣」(+21.4)及「體力」(+19.9)三項成長幅度最高,女性則是在「不易腹脹或脹氣」感受最明顯,平均分數成長23.1分;男性則是「代謝力」感受最明顯,平均分數成長20.1分。百人素人體驗整體的滿意度87分,其中50歲以上的整體意度高達91分。

營養師推薦,這些族群適合攝取豌豆蛋白來補充蛋白質!

常見的植物性蛋白質來自穀類和豆類,而豆類蛋白質如碗豆蛋白,因具備胺基酸組成和人體接近、高營養低熱量、低過敏性食物。究竟哪些人適合豌豆蛋白呢?

素食者,需要攝取足夠蛋白質避免營養不均

蛋白質是我們維持生理機能、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素之一。素食者不選用肉、蛋、奶,蛋白質來源大幅減少,雖然會有豆腐豆乾等等豆製品選擇,但如果選擇不佳時就會有蛋白質攝取不夠或不良的問題。

因此營養師建議素食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攝取2-3份的植物性蛋白粉補充品,尤其可以選擇豌豆蛋白來源,讓蛋白質來源更多元。

不適合補充乳品者,如:乳清蛋白、牛奶等

台灣消費者普遍認知乳製品可以補充蛋白質,如:喝牛奶或攝取乳清蛋白,但在亞洲,有八成以上的人具有乳糖不耐問題,所以如果是有乳糖不耐問題者,可以選擇無乳糖的來源!

豌豆蛋白是由豌豆所製成的,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高,幾乎不含過敏原且不易脹氣。相較於大豆蛋白,豌豆蛋白的「鐵」含量更高,非常適合女性攝取。

有運動習慣與想要增肌減脂的人

有運動習慣,想要增肌減脂的人,需要比一般靜態生活的人攝取更多的蛋白質,尤其是重量訓練後,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質幫助組織修復與促進肌肉合成,豌豆蛋白含有比一般蛋白質更多的支鏈胺基酸,可以提供肌肉合成所需胺基酸,幫助增肌!

想要減脂的人,因為需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但也要有充足的熱量,因此建議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豌豆蛋白即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能夠提供營養補給,達到減醣減脂的要求!

孕婦與哺乳期媽媽,補充蛋白質幫助寶寶成長

懷孕期間,孕婦的胚胎與胎盤生成、胎兒的生長都需要以蛋白質為原料。根據衛福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孕婦每天應比平常多攝取10g的蛋白質,除了以飲食多攝取一些蛋白質食物以外,也可以考慮使用蛋白補充粉,來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銀髮族長者,補充蛋白質預防肌少症

研究指出,年長者常因咀嚼困難、牙口不好,將有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足,甚至引發肌少症發生。以豌豆製成的豌豆蛋白,能讓銀髮族長輩補充足夠蛋白質,預防肌少症的發生。

此外,銀髮長輩通常會有乳糖不耐的問題,而豌豆蛋白不含有乳糖,是適合長輩補充蛋白質的形式!

豌豆蛋白粉怎麼挑?營養師教你把握3大秘訣

市面上有許多豌豆蛋白粉,我們該如何挑選最適合的豌豆蛋白粉呢?根據實驗結果,營養師建議可以把握以下3個原則:

選擇無化學添加的豌豆蛋白粉

為了獲得完整且純粹的營養,應選擇簡單且無負擔的豌豆蛋白質。建議可選擇有100%無添加認證商品,確認商品自然,更可獲得完整且純粹營養。

選擇適口性佳商品

豌豆蛋白粉商品最常讓人詬病的是有強烈的豆腥味,甚至在食用後還會殘留澀味在舌尖,因此大幅影響食用意願。營養師建議可選擇擁有相關認證,如「世界品質獎章」之商品,不但品質保證,能證明美味。

複方成份,加入益生菌更有協同作用

健康的腸道,可以幫助吸收,也可以調整體質與提升免疫力,所以市面上也有豌豆蛋白商品加入益生菌,在攝取蛋白質的同時幫助我們調整腸道菌叢,增加益生菌的含量,整體性調整我們的體質!

文/ 林世航 營養師

更多好食課文章
健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