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灶別輕忽!長期飲深井水砷中毒

皮膚病灶別輕忽!長期飲深井水砷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8歲的C先生長年都有很多紅色、褐色及白色斑塊在軀幹處。起先這些無症狀的皮疹不痛不癢而沒引起他的注意,直到有一處紅色斑塊越來越厚甚至慢慢凸出來形成腫瘤狀、碰到也容易流血,C先生才在家人的說服下就醫,經由切片診斷,軀幹的紅色腫瘤為皮膚鱗狀細胞癌,軀幹皮膚也出現「雨滴打在泥土上」的變化,許多紅、棕、白、黃色斑點參雜。

細問病史發現C姓病人家住在學甲,從小喝「深井水」長大,因此診斷為「慢性砷中毒」。雖然病人身體並無任何不適,但因慢性砷中毒也同時容易造成其他身體系統疾病,進一步幫C姓病人做其他身體評估,意外發現已經有膀胱癌而不自知!

台灣西南沿海為慢性砷中毒(烏腳病)盛行區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過多的「砷」攝取對人體有害,在台灣的西南沿海一帶的居民,因為地理位置靠近出海口,土壤中鹽分太高導致淺層井水太鹹。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居民只好挖掘深井來獲得飲用水,沒想到這些深井水卻含有過量的「砷」,附近居民從1920年代開始飲用這些無色無味、含有過量砷元素的深井水,這隱藏殺手也在接下來的數十年慢慢造成居民身體病痛!

除了赫赫有名的烏腳病外,根據統計,慢性體內「砷」的累積也會造成較高的癌症死亡率,尤其是膀胱癌與肺癌。自來水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才普及於這些烏腳病盛行地區;其中,高盛行率地區集中在4個位於台灣西南沿海的城鎮:台南的學甲、北門與嘉義的布袋、義竹。

易因無症狀而被忽視的皮膚病:皮膚原位癌及皮膚癌

體內累積的砷對人體的影響要經年累月才會慢慢表現,尤其最常見的皮膚病灶常是最初的警訊,但卻因為不痛不癢反而容易忽視,被錯誤認為只是老化、老人斑、或膚況差而已,常常需要已經進展到皮膚癌或造成身體其他系統癌症時才被診斷出來!鄭百珊醫師提醒,慢性砷中毒在皮膚的表現包含下列幾種:

1) 軀幹斑駁的皮膚/紅、棕、白、黃色斑點參雜一起,呈現所謂「雨滴打在泥土上」的變化。
2) 手掌與足底之粗糙過度角化顆粒。
3) 皮膚原位癌(波文氏病),常是多發性。
4) 皮膚基底細胞癌。
5) 皮膚鱗狀細胞癌。

根據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的研究,將這些烏腳病盛行地區的居民由1979年至2007年間,皮膚癌(包含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的標準化發病率及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台灣其他非烏腳病盛行地區的皮膚癌發生率作比較。這29年間,烏腳病盛行區域與非盛行區域相比,鱗狀細胞癌有4至6倍,而基底細胞癌有3至4倍的發生率;標準化發病率則在1970年代自來水普及後明顯減少。

此一全國性研究顯示,砷中毒與皮膚癌(鱗狀細胞癌及基底細胞癌)的高度相關性。除了皮膚的病變外,慢性砷中毒在其他身體系統的表現最有名的就是造成「烏腳病」,另外根據統計,也會提高膀胱癌、肺癌、周邊神經病變的機會。

皮膚原位癌與皮膚癌的治療

如果是皮膚原位癌,可以選擇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基本上只要規則追蹤治療,不只可以治癒皮膚原位癌,更能預防進一步惡化成皮膚癌。如果已經出現皮膚癌,基本上還是以手術切除為首選,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經皮膚科醫師評估後也可能在放射腫瘤科醫師的協助下,選擇使用放射治療。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切勿因偏方延誤就醫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用肉眼就觀察到的器官,當皮膚上出現不明病灶或病灶持續增大時,宜尋求專業的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聽信偏方或接受不合法的坊間療法而延誤就醫。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只避免皮膚癌前病變進展成皮膚癌,已經形成的皮膚癌也可以有較好的處置,甚至還可依據皮膚的表現早期診斷其他系統癌症、早期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