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國內消息》台幣32.5險失守;台股量縮寄望作帳行情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今年來美元指數居高不下,影響主要亞幣連袂走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持續破底,1日盤中最低貶至32.495元,距32.5元大關僅剩半步之遙。為此,臨尾盤之際央行進場調節穩住市場,匯價貶幅應聲收斂,終場以32.484元、貶6.5分作收,不只再度刷新今年新低價,並創下2016年6月28日以來的近七年半新低。
2.台股11月首個交易日收紅上漲,盤中低點未破前低15,975點,並持續守住萬六關卡。法人指出,大盤連三個月修正,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再跌的幅度有限,指數醞釀築底上演跌深反彈走勢,年底作帳題材可望提前發酵,扮演多方攻擊指標。
3.金融三業前九月獲利已是去年的1.4倍以上,賺贏很多年。據金管會統計,銀行、保險、證券三業前九月累計稅前獲利近6,765億元,年增990億元、同比成長17%,已超過去年全年獲利4,789億元,也超過2020年的史上次高獲利6,753億元,最後一季若穩住獲利,就篤定創史上次高紀錄。
4.臺灣證券交易所打國際盃再下一城,董事長林修銘1日出席野村臺灣新科技50ETF(00935)上市掛牌典禮致詞時指出,為深化與日本東京證交所合作,野村投信明年中將於東證所發行該檔ETF連結型基金(Feeder Found),以吸引日本投資人投資台股。這也將成為首檔台日兩地掛牌的ETF。
5.台股持續面臨「萬六」大關保衛戰,與行情高度相關的AI族群10月下旬亦加速趕底,指標股回檔幅度幾乎都在雙位數、甚至重挫逾三成,「到底跌完了沒?」引起市場激烈討論。外資研究機構看AI基本面仍佳,對指標股不離不棄,期望扭轉資金調節頹勢。
6.受到全球高通膨、升息陰影未除、經濟復甦緩慢等衝擊,全球股債齊跌,致勞動、國保及退撫等三大政府基金,9月各獲利回吐781.9億元、61.1億元及82.01億元,合計9月回吐925.01億元,累計前九月仍獲利6,176.86億元。
7.台達今年腳踩AI及電動車(EV)雙風火輪,營運續看漲,繼第三季營收1,077.9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後,台達董事長海英俊表示,第四季表現應會和第三季差不多,展望明年,各方面都會比今年好一些。
8.NCC主委陳耀祥1日在立法院列席報告時證實,據初步資料,三立電視台確實入股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台並持股27%,成為中嘉上層股東。
9.今年車市規模47萬輛穩了!隨各品牌新車齊發,推升10月新車領牌總數衝上4.05萬輛,年增10.7%、月增9.3%,為近四年同期高。其中,國產車在多款重量級新車上市帶動下,扳回一城,10月占比躍增至56.6%。
10.信用卡9月創下首度刷破3,000億元紀錄,10月有蘋果新機、雙十連假及百貨周年慶助陣,帶動刷卡金額可望再破3,000億元,11月雙11正在熱身,加上旅展開跑,大型發卡銀多預估第四季刷卡金額可望創新高,單季可望刷破兆元,帶動全年刷卡金額首度挑戰破4兆元。(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