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國內消息》台股險守萬六;壽險避險工具成本史上最高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台股光輝10月蒙塵,月線連三黑,31日盤中破底至15,975點,但「四大扛霸子」投信、八大公股行庫、政府基金、壽險業者力挺,尾盤硬生生拉抬8.5點收16,001點,成功收復萬六關卡。
2.台股31日以1點之差驚險守住萬六,大盤指數近三個月跌逾千點,10月共下跌352.74點,今年至10月30日止,外資已賣超台股逾1,200億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指出,外資雖賣超1,276.93億元,但台股日均成交量約2,769億元,相較去年同期還增加11.32%,今年以來累計仍漲14.23%,僅次日本,位居亞洲主要股市的亞軍。
3.台股月線連三黑,是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見,外資轉買為賣,但同期間散戶卻是「越跌越買」,台股ETF基金逆勢吸金,7月到10月規模增加逾千億元。
4.主計總處31日公布第三季GDP概估統計指出,由於民間投資明顯不如預期,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僅2.32%,較原預測降低0.22個百分點,假設第四季預測不變,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將下修至1.55%。雖然如此,從趨勢研判,我國經濟仍持續好轉,惟動能確實比預期來得弱。
5.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貴到爆表。壽險避險工具(如換匯CS或無本金遠期外匯NDF)成本,自去年12月起已連10個月超過新台幣200億元,8月、9月更飆上單月300億元的史上新高,前九月光是避險工具已耗掉壽險公司近2,600億元,創史上新高。
6.友達第三季虧損持續收斂,稅後淨損約9.75億元,每股淨損約0.13元。董事長彭(又又)浪表示,第四季後半段進入傳統淡季,總體經濟壓力在,品牌對存貨謹慎、面板廠維持生產紀律,面板供需持續改善中,市場需求恢復的話,面板供需更平衡發展。
7.晶圓代工大廠聯電昨(31)日宣佈,已與合作夥伴華邦電子、智原科技、日月光半導體和Cadence成立晶圓對晶圓(wafer-to-wafer, W2W)3D IC專案,協助客戶加速3D封裝產品的生產。
8.全台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年度旅遊展銷盛會「2023ITF台北國際旅展」,11月3至6日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登場,為搶攻國內外旅遊商機,全台各類旅行業者、上百家飯店餐廳、航空公司與遊樂園等均來參展,現場共1,300個展攤,爆棚盛況創近五年之最,並創在展覽館廊道設攤先例。
9.台灣大哥大跨國產製影視內容跨大步!台灣大31日宣布與華納兄弟探索集團策略聯盟,輔以文策院的政府資源,共組台灣影視內容基金。據了解,基金規模設定為1億美元,聚焦影視相關領域之開發、產製及行銷合作打造台灣優質IP,並攜手拓展國際市場。
10.進入下半年以來,顯卡市場復甦動能逐步顯現,為台系板卡廠帶來第三季逐月走升、單季營收站高的表現。然時序進入年底前庫存盤整促銷季,板卡業把握歐美長假前完成最後一波鋪貨,為明年首季報到的新品備戰,屆時亦可望隨板卡傳統小旺季效益,拉抬板卡業者營運動能增溫。(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