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國內消息》政府基金1810億銀彈上膛;中鋼Q4漲定了

【時報-台北電】國內消息:

1.上市櫃公司8月營收揭曉,連4個月站上3兆元、為3.28兆元,低空飛過7月的3.25兆元,呈現旺季不旺效應;累計前8月營收25.08兆元,雖年減11%,但仍是歷史同期第三高。法人預估,蘋果iPhone 15及輝達H100 AI伺服器放量拉貨下,9月旺季動能明顯加溫,第三季營收可望突破10兆元大關。

2.台股跌破半年線16,436點之際,政府基金再出手。勞動基金運用局11日宣布,將遴選6家委外代操業者、共釋出720億元,預計第四季可完成遴選,伺機入市,加上退撫基金共有1,090億元尚未撥款,合計政府基金手中握有1,810億元,將成為護盤及布局明年總統大選行情的子彈。

3.AI變BI,指標股勤誠、奇鋐、華碩、技嘉等回檔修正,拖累台股終場跌破半年線16,436點支撐,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尾盤止貶轉升,上演股匯不同調的走勢。投資專家認為,投信連28日買超、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力守32元關卡、第四季AI股營運看旺等四大理由,台股半年線以下都是買點。

4.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11日宣布與蘋果達成三年協議,將為蘋果2024年~2026年推出的智慧型手機供應5G通訊晶片。這也意味著蘋果自行開發5G數據機晶片的努力恐落空,代工廠台積電是最大受惠者。

5.大陸三大鋼廠11日開出10月盤價,齊步走揚提價,最大宗的熱軋,寶鋼每噸調漲人民幣50元,鞍鋼、本鋼漲人民幣100元之外,其餘如冷軋、酸洗、鍍鋅等主力產品,三家鋼廠皆上調人民幣100元,堅定區域鋼廠接下來開盤漲勢。中鋼14日將開出10月及第四季盤價,一般預料「漲定了!」

6.經濟部表示,2023年第2季製造業國內固定資產增購4,509億元,年減16.1%,為連二黑,主因是電子零組件業者受終端消費動能走弱,投資擴產趨向保守,另外去年同期部分業者設備到位,也墊高了基期。

7.「基泰大直」大規模鄰損事件震驚社會,多家金融機構與基泰有授信合約關係,台銀證實,「基泰大直」土建融案就是台銀承作,已經動撥8,000萬元,還有2019年高達79億元的聯貸案,仍有正常還款。與基泰有往來的金融機構指出,基泰已列為重點觀察戶,將會密切注意後續假扣押和賠償等進度。明台產險表示,根據「基泰大直」投保狀況,鄰損部分最高理賠金額合計1,000萬元。

8.蘋果將於台灣時間9月13日凌晨發表iPhone 15系列,產業分析師指出,iPhone 15 Pro和Pro Max的銷售比可望提高到75%,明顯高於以往的60%,標準機型占比為25%。分析師強調,目前12億的iPhone用戶中,約有四分之一已經四年多沒升級,預期今年將進入迷你超級週期換機潮。

9.三星(Samsung)因應需求持續減弱,宣布9月起擴大減產幅度至50%,減產仍集中在128層以下製程為主。據TrendForce調查,其他供應商預計也將跟進擴大第四季減產幅度,目的加速庫存去化速度,預估第四季NAND Flash均價,有望因此持平或小幅上漲,漲幅預估約0~5%。

10.台灣機械設備出口連13黑,創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衰退時間最長的一次。台灣機械工業公會彙總統計,8月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25.80億美元,年減10.9%;折合新台幣計價816.17億元,年減5.9%。前八月機械出口值195.91億美元,年減幅18.4%。(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