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蔣如何培育青年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2020台灣大選,國民黨再度遭受滅頂式的全面挫敗。檢討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青年世代的脫節與疏離,國民黨多年大老政治的迂腐架構,摧毀了與年輕人之間溝通、交流、提拔、重用的聯繫與管道,期間國民黨擁有寶貴的8年執政機會,可以有所作為導正偏差路線的機會而不為,甚至黨內高層卻還漠視無感。如此縱容的結果,造成與青年世代嚴重的認知落差,大選大敗自是咎由自取。

回顧歷史,國民黨的基因並非這樣,從民國20年代初,蔣中正總裁為培訓未來抗戰國家所需的軍事人才,就開始辦理「廬山軍官訓練團」,抗戰時期也在美國參戰後,最後勝利已可預期的情況下,於重慶創辦第一階段的「國防研究院」,目的是在為戰後國家的重建培育各界人才。可見在當年蔣總裁的心中一直存有「中興以人才為本」的傳統思想。

這種做法一直是國民黨層峰念茲在茲的重要黨務工作核心。1949年7月,在大陸局勢逆轉的關鍵時刻,蔣總裁親下手諭,成立了「革命實踐研究院」,決定要將革命工作從頭做起,當年10月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毅然舉辦了第一期的學員培訓。1950年代又先進行了黨的改造,等到台灣情勢穩定後,蔣總裁就決定在陽明山辦理第二階段的「國防研究院」,為台灣的建設發展積極培育人才。1959年4月第1期開訓,為時長達1年,學員中包括孫運璿、李國鼎等日後對台灣貢獻極多極大的「重臣」在內。連戰、徐立德則是第11期的學員,這樣密集的培訓直到1970年代初才終止。

而從1960年代以後,蔣經國接班態勢日趨明朗的同時,經國先生就指定當時負責青年工作的李煥在全台各地,像「星探」一樣,發掘舉薦具有發展潛力的本省籍青年人才,那就是所謂的「吹台青」年代。諸如李登輝、林洋港、邱創煥、張豐緒、許水德、柯文福、吳伯雄等後來縱橫台灣政壇數十年之久的人物,都是拜那時蔣經國正確青年政策所賜。

1975年蔣經國任命李煥為「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開辦三期「國家建設研究班」,調訓黨政軍各界人才共84人,成為蔣經國時代倚賴至深的「人才庫」,甚至歷時40年之久。只是這些從30、40歲就受到蔣經國不次拔擢重用的「吹台青」,並沒有學到蔣經國如此重視青年人才培養與政治上用人舉才寬廣心胸的優點,在他們掌權的3、40年間,只知對權位的戀棧,卻吝於對青年的愛護提拔,最終演成對人才的排擠現象,國民黨的衰敗與為人民所唾棄,乃是極為正常的結果。

如今國民黨再度遭遇重創之後,雖改革之聲不絕於耳,但是國民黨本身積弊已深,積重難返,改革談何容易,只有憑添為這個百年老黨的即將壽終退場,令人不勝唏噓而已。(作者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