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醫生血壓就狂飆?醫揭「關鍵原因」 1測量方式比門診還準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之一,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發生,依據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國民健康署表示,民眾過往到醫院時心情易受環境影響,血壓不自覺飆高,因此居家測量血壓反而更能代表真正情況,呼籲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1次血壓,並搭配722原則。

 


避免白袍症候群 推崇居家正確測量血壓


血壓的測量正確與否,差異很大,社團法人台灣高血壓學會及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最新「2022台灣高血壓指引」,建議以居家血壓量測取代過往診間血壓量測作為高血壓的診斷,因為民眾到醫療院所測量時受到醫療環境與白袍症候群的影響,血壓就不自覺飆高。

一般成人正常血壓值應小於120/80mmHg,國健署指出,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1次血壓,定期且長期監測血壓值,並搭配722原則:「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2」每次量2遍,取其平均值,做好血壓管理。


維持健康生活最重要 血壓控制不可少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做好自我血壓的量測工作,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另外,年節常伴隨圍爐大餐及零食,其中暗藏高油、高糖、高鹽的危機,歡樂相聚之際,也要為健康多把關,維持健康生活型態是不二法門,對血壓控制也有很大的功效,如採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保持適當體重、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壓力紓解、拒菸酒等行為,都能有效改善血壓問題。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量血壓要用右手還是左手? 專家曝「6個NG行為」:多數人都做錯
·醫師盤點3徵兆,看出你有沒有高血壓,臉常發熱脹紅就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