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轉型赤土崎公園 藝術與休閒兼具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新竹「赤土崎」地區曾為國軍駐紮地區,設有許多軍事設施,伴隨大量軍眷移入,當地也興建眷舍供官兵與家眷居住。隨著都市計畫推動,政府將部分眷改用地轉型為赤土崎公園,除進行植栽綠美化,並設有多座大型藝術裝置,打造藝術兼具休閒的開放空間。

「赤土崎」地區在清末至日據時期為一街庄,稱為「赤土崎庄」。戰後新竹市改制為省轄市,設有「赤土里」,後因該地區許多軍眷入住,人口增加,新竹市政府廢除「赤土里」,改設為象徵國軍及榮民勞苦功高的名稱,包含豐功里、武功里、偉功里、軍功里、建功里、光明里等。

配合都市計畫 大幅改造

隨著都市計畫及老舊眷村改建,政府將新竹光復路二段光復中學對面,面積約3.53公頃的眷改用地,活化為赤土崎公園,設有大草坪、景觀人行步道、表演廣場、兒童遊戲場、成人體健器材、植栽綠美化、夜景照明設施及多座大型裝置藝術等,打造一座適合全齡,兼具藝術與休閒功能的公園,地下室並規劃為停車場,以滿足民眾停車需求。

公共藝術品 增添活潑氣息

其中,公園內多座以玻璃媒材創作的藝術品,作品整體色彩及燈光線條與公園融合,成為赤土崎公園一帶新興地標。希望透過公共藝術品陳展,以推廣玻璃藝術,展現新竹市的玻璃工藝,並倡導公共藝術,亦藉由藝術品「節節高昇.乘風而上」意涵,增添公園活潑的氣息。

此外,赤土崎公園內生態多元,除有茂盛樹木、綠意盎然的草地,還可欣賞鳥類、蝴蝶和其他動物,不少民眾趁著假日在此野餐、散步,欣賞都市中的大自然景觀;每到傍晚時分,有許多民眾使用園內的體健設施,與一旁在遊戲場玩樂的孩童共度愜意的親子時光。

公園設有表演廣場、大草坪及多座大型裝置藝術等,打造適合全齡進行休閒活動的空間。(記者范瑜攝)

公園設置各式公共藝術品,增添濃厚人文氣息。(記者范瑜攝)

經大幅改造後,赤土崎公園成為藝術兼具休閒的開放空間。(記者范瑜攝)

以玻璃媒材創作的藝術品,作品整體色彩及燈光線條與公園融合,成為赤土崎公園的地標。(記者范瑜攝)

(資料來源:新竹城市博物館、新竹市政府;記者范瑜整理)

(資料來源:記者范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