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春天/侯友宜回憶「白曉燕案」,揭密如何與陳進興周旋?

4月17日,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開拓者—知識春天饗宴」最後壓軸演講,由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帶領大家重回當年與陳進興的對決現場,強調「把握當下、真誠實在」的信念。引領大家思索改變的起點和行動,來決定自己與台灣的未來。

新北市長侯友宜一開場,不是以市長身分,而是回憶起刑警的歷練,分享當初白曉燕命案面對重大槍擊要犯陳進興的過程,帶領大家思索「什麼是一個人做事的本分」?

剛過去的4月14日剛好是白曉燕事件24週年。侯友宜提到,大眾對他職涯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他最後逮捕陳進興的那一刻。

回顧白曉燕案》侯友宜如何與陳進興周旋?

侯友宜當天接到電話,指揮中心告訴他:「大ㄟ,有人自稱陳進興,綁架南非武官,你趕快到。」他帶著一位同仁到現場,一棟獨棟別墅,已經被派出所同仁層層包圍,但之前同仁要進去時,子彈一直打出來,沒人有辦法進入,也無法確認裡面是誰。

侯友宜問同仁:「裡面有人質嗎?」同仁說不知道;侯友宜又問:「有電話嗎?」同仁給他一個號碼,他二話不說拿起電話打進去,也用一句話立刻測試出對方是誰:「阿進啊!你在幹什麼?(台語)」當對方回話:「你是誰?」侯友宜立刻確認對方就是陳進興。

侯友宜說,其實陳進興不認識自己,自己也不認識他,儘管他是十惡不赦之人,也要把他當一個人看待。

所以絕對不會說:「我是刑警大隊大隊長。」這樣就會讓對方感覺雙方距離很遠。從那一句話,雙方建立起最關鍵的黃金橋樑。侯友宜接著問:「啊!你在做什麼?」陳進興於是發了很多牢騷、怨言,也為自己說了很多辯白。

侯友宜強調,「傾聽」永遠最有人緣,好好的聽、安靜的聽,他講的歪理也是理,不需要辯駁,只需要用同理心情看待他。

「大ㄟ,我早碰到你就好了,照你的方法解決。」同理心就是同情的力量,同情的力量是無敵的。那通電話講了40分鐘,就算雙方不認識,卻成為問題解決的開端。

本以為事情可以靠溝通和平落幕,但電話結束後,現場早已湧來許多單位。陳進興看到外面這麼多人,以為警察打算攻堅,微薄的信賴感還沒建立就破滅,於是對外開槍。

侯友宜回憶,5分鐘之內雙方打了300~400顆子彈。自己站在門口,子彈從眼前飛嘯而去,陳進興更是用三字經大罵,「老大!你不講信用!人受傷了、要死了,我就一槍把他打死!」

侯友宜強調,「傾聽」永遠最有人緣。張智傑攝
侯友宜強調,「傾聽」永遠最有人緣。張智傑攝

侯友宜強調,「傾聽」永遠最有人緣。張智傑攝

指揮官的決斷跟承擔,勇敢進入現場搶救人質

侯友宜站在門口,心想指揮官是自己,雖然部隊不是他帶的,但一旦人質喪命,第一線全員都將背負罪責。於是他向陳進興大喊:「你如果敢當場殺死人質,我進去一定不會放過你,一定會把你擊斃。」

侯友宜說明,這是談判衝突過程中的一個技巧,當涉及對方的生命,對方一定會開始思考「我有需要這樣做嗎?」更重要是,透過給予對方不同選擇的機會,來重建信賴感。

陳進興冷靜下來,回頭問侯友宜:「啊不然怎麼辦?」侯反問:「問你啊!怎麼辦?」

「你不要帶槍,進來!」陳進興這句話,在侯友宜耳中,是一道「挑釁」。槍戰是無情、不長眼、失去理智的,在這樣的對立與衝突中,陳進興這句話,並不是正式邀請侯友宜去屋談判,而是認定侯友宜不敢也不會進去,那句邀請背後是一個試煉:「你做得到你說的嗎?」

同仁紛紛提出意見:「大ㄟ,你槍法很好,進去時拿一把短槍藏在後面,看到他就一槍擊斃他,你就安全了。」「大ㄟ,不要進去!他是個瘋子,這是在取笑你。支援部隊都來了、長官也來了,先等請示,再看之後怎麼做。」

第一個建議是電影式的想像,絕對行不通;第二個建議則完全符合SOP,聽起來非常有道理。

但兩個建議,侯友宜最後都沒有選用。

他告訴同仁,第一個選擇,如果人質不幸因為槍擊而受傷了,半個小時沒有送急診,就絕對必死;第二個選擇聽起來合理,但請示其實沒有用,長官會敢叫部屬進去送死嗎?如果不敢,那長官會敢自己進去嗎?

侯友宜告訴自己:屬於自己的事,就不要逃避。於是他二話不說,叫部屬退下,自己上去。

侯友宜回憶,陳進興看到自己時,雙眼充滿血絲,一把槍抵著他的頭,一把槍放在旁邊搜著他的身,還把大哥大(手機)誤以為是手槍,差點當場開槍。最後在談判後,陳進興放手,讓侯友宜先把受傷的人質帶離房子,隔天再由侯友宜帶著陳進興太太張素貞,進屋換回南非武官家的小孩。

而侯友宜抱著小孩走出房子的那一幕,也就成為陳進興事件最標誌性的的結局畫面。

侯友宜:不是每件事都有SOP,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侯友宜說,很多事情不見得都有SOP,更多時候必須當機立斷,需要智慧的心,更重要是相信同情的力量,以及決斷的勇氣,「所有的命運,最終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

不管決策對跟錯,事情都無法回頭重來,讓別人幫自己決定,就算是對、其實也是種錯;自己決定,那就算判斷是錯,其實也是種對,「因為命運是你自己的」。

最重要的,是必須要對自己所做決定勇於承擔的膽識。市長也好,基層幹部也好,都必須要有這樣的信念,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領導者。

最後,侯友宜問現場大家:「你希望自己人生留下什麼?」

「我歷經15個職位,希望把職位做好,得到別人認同」他說,不需要很多掌聲、也不需要在批評當中沮喪,當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時,就能真實面對,全力以赴。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