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碾壓在野民意 絲毫不演了的民進黨

民進黨在1218公投以全黨之力獲勝後,接連拋出新竹合併升格和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逕付二讀等2項爭議操作,顯然絲毫再也不顧在野反對聲浪,打算挾公投勝利的傲慢進一步碾壓在野黨。

1218四大公投,民進黨從初期的民調劣勢,竭盡全黨之力,以上百場宣講、黨公職被要求深入街頭、市場站上第一線,以鋪天蓋地的洗腦式宣傳激發傳統支持者出來投票,以總統大選規格、政黨對決態勢出戰。對比國民黨地方諸侯不挺、後繼無力,最後慘遭完封,雖然北部贊成票占多數,但整場公投大戰所凸顯的論述力、動員力、組織力和媒體影響力劣勢,不但黨中央的領導力備受質疑,未來迎戰2022、2024都是隱憂,重點是,國民黨不再是「討厭民進黨」的選票寄託。

然而民進黨在贏得公投一役的第二天就拋出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上班第二天就史無前例地突襲,將仍在委員會審查中的總預算案抽出逕付二讀。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固然有竹科的產業需求背景,但在地政壇都質疑,假如真的那麼急迫需要,為何市長林智堅前面7年任內都不與各方討論?而且照黨團總召柯建銘計畫要拼下會期6月前通過、年底適用,不顧在野黨主張等2026地方選舉再上路,因人設事的斧鑿痕跡昭然若揭。

台灣的地方行政區體制在六都升格後就陷入爭議,尤其統籌分配稅款的分配問題更是牽動各都、縣市政府最重要的財源,朝野都知道影響百年大計的關鍵在於行政區劃法和財政收支劃分法,也都是歷任政府不願碰觸的燙手山芋,民進黨更是毫不掩飾只想著勝選,這就是民進黨的格局。

總預算案逕付二讀更是完全不演了,把在野黨都當成塑膠,依照立法院慣例,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一讀交由各委員會審查,以便立委依專業仔細審查政府支出有無浮濫,讓各項預算經仔細討論後,辨明政策的需要與否,同時也讓少數黨立委能表達意見;委員會沒有共識的預算,就在二讀之前先進行朝野協商,最終才會在院會二讀程序進行表決。

過去總預算雖然在二讀時會經過朝野協商,但多少仍顧及委員會審查意見,也尊重在野黨訴求,馬政府時代民進黨也經常以杯葛總預算作為交手的戰場。

哪怕柯建銘強調總預算有軍公教加薪、育兒津貼等項目「可以不過嗎?」但是立法院早已多年沒有在前一年度的年底前通過下年度總預算,去年更是延到總統大選結束,當選、落選立委都已確定了,才在第九屆卸任前的1月20日三讀通過;中華民國政府的運作從未因總預算沒準時到位而停擺。

柯建銘「橫柴入灶」的態度,更說明民進黨視在野黨為無物,王金平時代尊重在野黨的作風蕩然無存,而在民進黨各方面的絕對優勢下,在野黨完全無從制衡,更顯當今台灣政局的悲哀。(李人岳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