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面對大陸禁運除狀告WTO 農委會還有其它招嗎?

中國大陸6月10日宣布禁止我國石斑魚輸入,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痛批違規且是趁他確診時突襲。其實這道禁令來得並不意外,大陸官方前年12月30日通報我國有2石斑魚養殖場檢出禁藥,便透露出訊息,農委會有半年的時間與對岸溝通並準備因應策略,最終卻演變成禁運。處理完今年無法外銷大陸的量,往後幾年又該如何去化每年6千噸產量,農委會必須拿出更務實有力的對策。

中國大陸海關總署6月10日晚間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通知因我國2批石斑魚檢出隱性結晶紫超標,13日起暫停我國石斑魚輸入。消息來得突然,農委會11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對於中國大陸片面不符國際慣例的做法感到遺憾,表示持續與中方協商並釐清原因,如果對岸拒絕溝通且沒有正面回應,不排除再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

農委會狀告WTO已經不是第一次,先前我國銷往大陸的鳳梨、釋迦、蓮霧等遭禁止輸入,也是狀告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前兩次提出的特定貿易關切還沒有進展,現在就又多了石斑魚一項。

中國大陸禁止我國石斑魚輸入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視為「突襲」,因為他陽性確診正值居家隔離。但是這早已有跡可循,前年12月30日我國接獲對岸通報有2個石斑魚養殖場漁貨使用隱性孔雀石綠和隱性結晶紫等禁藥,被指的2個養殖場暫停受理活魚報關,台灣其他養殖業者的活魚銷往中國大陸都被要求加強檢疫。當時我國立即採樣檢測釐清原委,檢驗結果養殖場合格,陳吉仲今年1月底還表示把檢驗報告提供給中國大陸並持續釐清出貨過程。

如今回頭檢視,去年底中方應已注意到我國石斑魚外銷的藥檢問題,也提醒我國注意了。演變為全面禁運對我國產業殺傷力極大,不禁要問,農委會這半年來是否有抓緊時間,想方設法與對岸協調溝通,及早進行損害控制。

過往每年銷往大陸的石斑魚1萬多公噸,109、110年已有顯著下滑,尤其疫情影響之下,外銷中國大陸總量降至6千多公噸,數量雖有下降,6千多公噸仍是可觀的數量,中國大陸目前仍是我國石斑魚外銷占比四成的大客戶。農委會今年下半年須處理未能出口的3600公噸石斑魚,透過國內促銷及海外行銷、加工冷凍以及補貼等方式,或許可處理完畢,但處理完今年的剩餘產量,明年該出口的6千多公噸如果也不能出口,有更好的解套方案嗎?

龐大的產量國內市場難以去化,即使去化也將導致整體魚價的下滑。外銷美、日、東南亞等國,檢疫困難度遠高於中國大陸,且這些國家並沒有石斑魚的飲食文化,外銷量很難抵銷大陸市場的量。再者,美、日、東南亞等國家距離台灣相較大陸遠,國際運費又居高不下,除非政策面以運費補貼持續支撐,否則單一養殖戶難有能力出口。種種問題都不是農委會一句循WTO框架解決能處理的,農委會須拿出更強而有力的產銷方案協助農漁民。(張佳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