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教練黃春榮 傳承田徑薪火

「田徑」這個詞其實不是單指一項運動,而是一系列運動的統稱,包含著以長度和距離計算成績的「田賽」,還有以時間計算成績的「徑賽」,共通點就是大多不需要昂貴的設備,而且包含的運動種類多樣,所以田徑運動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多人參與的體育項目之一。田徑運動的歷史久遠,甚至能追溯到史前時代,田徑運動也在第一屆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就已經是競賽項目了。

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本周邀請具有29年教練資歷的田徑短跑教練黃春榮來到節目上,談談他對教育的看法,分享長年擔任教練的體悟以及印象深刻的故事,並分析臺灣社會在體育教育上與國外的異同和可以改進的地方。

「當教練最初想要教出冠軍,但後來只希望學生快樂的來學習!」黃春榮笑著說「冠軍拿太多次了,而且我們重視參與勝過成績!」

歷經年輕荒唐的歲月,幸運地在田徑領域找到人生方向,現在成為知名的短跑教練,黃春榮在29年的光陰中已經培育出許多體壇新星,更改變了無數學子們的人生。身為教練的這段過程,黃春榮擔任五屆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教練,也獲得八次全國田徑協會年度青年優秀教練。

回想接觸運動的這段過程,黃春榮說,小時候有幸遇到貴人老師,帶領他走向運動的路,並在民國85年的區運會,代表臺中市拿到臺灣區運動會男子100公尺組的亞軍,成功發現自己在體育界的可能性,更讓他從小就立志想成為體育老師,希望能將當時所感受到的、這樣溫暖又耀眼的光芒傳承下去。



年輕世代沉迷在網路的世界,長時間盯著螢幕,不只打亂生活作息,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更是訓練生活之外的誘惑,降低學生投入運動的程度。但黃春榮也有一套解決辦法,他說只要面臨這樣的情況,就會特別去和附近學校、其他教練等團體聯手,創造類似「移地訓練」與「環島競賽」的機會,透過賽事與旅遊來吸引學生更加投入,「以賽代訓」,就是要有比賽的刺激來幫助選手們集中專注、設定目標。

黃春榮說,身為教練,必須尊重每一個選手的選擇,也都會盡力幫助選手追逐自己的夢想,在過程中讓選手學會自己承擔成長的責任。談到他的教育核心法則,黃春榮說重點就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來說服選手。除了訓練當下,在生活習慣方面,也要指導學生照顧自己的身體,這樣才可以保持健康、得到最好的成績。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黃春榮教練坦承,教練其實是很專業的工作,不只是對運動相關與技巧的知識要充足,還必須學會面對學生、溝通交流,最好更要能針對每一位選手客製化訓練課程。

「體育界就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正是因為自己也曾經受到照顧,更會持續的將這份溫暖傳承下去。」黃春榮說,將教育傳承作為自己的志業。

(記者曾荃鈺 臺中採訪報導)
更多精彩的專訪內容,請鎖定本周日03/22下午一點全國廣播FM106.1《空中荃運會》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