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孕症關鍵在腸道 「無害梭菌」影響排卵

過去許多不孕症婦女在人工生殖治療過程中,常得透過口服、陰道栓劑或注射方式用來補充黃體功能的不足。但現在台大醫院和中研院研究發現,不孕症婦女的黃體功能不足,可能和體內名為「無害梭菌」的細菌有關。

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陳美州指出,「有沒有可能是無害梭菌,因為它造成黃體素的代謝的影響,所以進而造成這個婦女不孕的原因,沒辦法排除有可能。」

研究團隊發現,不孕症婦女往往因為體內黃體素含量不足,導致試管嬰兒治療失敗或是早期流產。但透過口服黃體素補充方式,部分患者即使已經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在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還是不足,導致胚胎著床失敗或是增加流產的風險。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證實,在小鼠實驗中,無害梭菌會干擾小鼠的動情週期和卵泡發育,相當於對人類的排卵週期造成影響。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殷儒說明,「臨床上把它使用成一種分子標誌來進行快篩,透過很快速很簡便的一些分析方法,我們就可以來評估說這個不孕症的患者,她是不是可以適合來做這個口服黃體素的療法,還是她可能需要使用那個肌肉注射。」

透過這項突破性研究,未來可望為不孕症治療帶來新的醫療策略,幫助不孕症患者獲得個人化的最佳黃體素補充策略,提升治療效果和成功率。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國內「路怒症」盛行率逾3% 若嚴重需就醫治療
急性肢體缺血新療法 術後傷口小無須擔心照護
去年7月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不孕症治療人次增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