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對口援疆」如何影響全球產業鏈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於2022年6月21日開始執行《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法律將禁止所有與新疆存在關聯的產品進入美國。該法律假定所有的這些產品都是通過強迫勞動制造而成,並在美國邊境進行攔截。如果要進口涉及新疆的產品,需要提供沒有使用強迫勞動的證明。

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之後,該項法律在執行時將會遇到許多困難,一家公司在進口生產於中國的商品時,亦很難判定,該商品是否涉及了被迫工作的新疆勞工。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C4ADS(先進國防研究中心) 是一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打擊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的非法網絡,曾多次發布有關中國當局侵犯維吾爾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的權益的的報告。6月30日,該組織發布了了標題為“換檔” (Shifting Gears)的報告,旨在勾勒出中國是怎樣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將位於東部沿海的產業逐漸轉移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並希望這一份報告,能夠幫助海外公司在選擇位於中國的供應商時做好盡責調查,盡可能避免涉及強迫勞動的產品。

此份報告的作者是妮可·莫格雷特(Nicole Morgret),一名任職於C4ADS人類安全項目組的分析師。她在過去數年中都致力於和維吾爾人權益有關的研究。在談到寫作這份報告的目的時,她對德國之聲中文網表示:“這份報告的目的在於制定一個框架,以幫助希望將供應鏈撤出新疆地區的公司,也希望法案(即上文所提《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的實施能激勵越來越多的公司遠離該地區。”

北京力推“對口援疆”

在報告中,莫格雷特提到了一個名為“對口援疆”的計劃,即中國政府要求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遼寧、深圳等十九個省市承擔起對口支援新疆的任務。根據莫格雷特的總結,在該計劃的指導下,有三種方法可以將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向新疆轉移,在利用新疆廉價勞動力的同時,同化維吾爾穆斯林和其他少數民族,限制這些少數民族發展本民族的文化,而這三種方法在執行時互相之間又有重疊。在三種方法分別為:政府建設工業園區;大型國有企業將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業等向新疆地區轉移;私營企業在水電費減免等優惠政策的的激勵下向新疆轉移。

延伸閱讀——國際品牌為何自斷新疆供應鏈?

該計劃始於2010年,那一年舉行了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當時主持會議的還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14年,習近平主持召開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他在會上表示:“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必須長期堅持,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強民族團結的工程。”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2021年的報道中這樣描述這項計劃:“2010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涵蓋經濟、科技、教育、醫療、人才等全方位支援新疆的機制,為天山南北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並將該計劃的成就概括為“幫助新疆300余萬農村貧困人口告別貧困,2500多萬新疆各族人民同步圓夢小康”。

延伸閱讀——習近平公開傳達過什麼“治疆”方略

但是莫格雷特認為,維吾爾族人的故事並沒有中國媒體所描述這麼美好,事實是維吾爾族人“為這些工廠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而中國的制造業正好也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否則,很多工廠會向柬埔寨等國家轉移”。而報告中也提到,於2009年後成立的位於新疆的公司裡,漢人佔據了絕對多數的領導席位。她在區分了漢語和突厥語系(由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土庫曼族等少數民族使用)名字後發現,2009年後成立的40293間制造業公司中,只有12.5%的法人代表的名字是突厥語系的,亦僅有14%的公司至少有一名使用突厥語系名字的股東。少數民族在公司領導層中所佔的比例除了2016年略高以外,近年來並沒有上升的趨勢。

產業鏈轉移與文化同化

在談到中國媒體上描繪的維吾爾人因為在工廠工作而脫離貧困,過上了更現代化的生活時,莫格雷特告訴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在二十一世紀初就想把維吾爾族人轉移進工廠工作,但當時的計劃失敗了”,“當你考慮到正在發生的事情,對使用維吾爾語的限制,人們被關押在‘再教育營’裡面,你很難說,這些維吾爾族人是自願去這些工廠工作的。”她接著補充:“在這些工廠裡,人們把自己族裔的文化強加給這些維吾爾族人。”

記者查詢到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馬戎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其中表示,二十一世紀初,新疆除了漢族和回族以外的少數民族勞動力很少有從農牧業轉移到制造業和服務業的。2000年普查時,維吾爾族勞動力當中有80.5%仍屬於農業勞動者。

一切直到“對口援疆”計劃開始施行後才有了較大的改變。莫格雷特將這樣的現象稱為“文化滅絕”(culture genocide)。在她的報告中,幾個案例分析也有提到一些漢族領導在文化上的控制。有公司的婦女員工委員會通過心理咨詢等途徑“幫助少數民族女員工徹底改變其思想”,並且在公司中為員工,特別是漢族男員工和維吾爾族女員工進行配對,並舉行集體婚禮。

延伸閱讀——“民漢通婚”獎勵現金 中國民族政策再引關注

莫格雷特同時也強調,雖然亦有關於再教育營把被關押人士送到工廠強迫他們工作的新聞報道,但她此次的這份報告主旨並非揭露“再教育營”等機構對於維吾爾族人的壓迫,而是更多關注那些在新疆工業園區的工廠,關注的是中國政府如何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和漢族商人遷移到新疆來,以及這樣的工廠是如何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一環。

廠商面臨抉擇

莫格雷特希望海外公司在從中國進口產品時,應該采取非常慎重的態度,哪怕是與總部在中國東部沿海的公司簽訂供應合同。因為這些公司可能與新疆地區的強迫勞動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她表示中國地區的公司的注冊信息等相對來說是比較透明的,可以在網上查到公司的法人、投資人、子公司等信息。如果一家公司有投資新疆地區的子公司,或者公司的主要領導人和新疆地區的公司的主要領導人有重合時,則需要額外小心。其他應該注意的點則包括公司是否與新疆地區的工業園區,或者“對口援疆”計劃等有關聯。為了方便美國公司進行盡責調查,C4ADS同步發布了一個數據庫,裡面列出了一千六百多家總部在新疆以外地區,但是在新疆地區有子公司或者從事生產活動的企業的名字。

在提到對未來的展望時,莫格雷特認為西方世界的制裁並不足以讓中國停止目前所做的一切,事實上,有不少中國品牌,例如鴻星爾克,已經把支持新疆作為了一個賣點。2021年,國外品牌因為抵制新疆棉花而遭到中國消費者的抵制,鴻星爾克官方表態會支持新疆棉花則贏得了不少中國人的好感。這家企業現在於新疆投資服裝生產基地。莫格雷特預測,未來的企業可能必須要做出一個選擇,如果他們選擇遵守西方世界的規定,那麼他們必須要在供應鏈上與新疆切割,而鴻星爾克這樣的中國品牌則會面臨失去西方市場。“品牌必須要在這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