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美矛盾之道

最早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的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最近又從古歷史終挖掘出了新概念。艾利森說,美國接觸並改變中國的時代已經過去,中美關係將會有激烈競爭,也會有必要的夥伴關係,因此可以借鑒北宋和遼國簽訂的「澶淵之盟」的歷史,雙方畫定競爭範圍,確定合作領域,來保持美中和平。

艾利森確實用心良苦,挖空心思在為中美如何能避免75%概率的戰爭機會、牢牢抓住那25%機率的和平機遇出謀畫策(75%vs.25%,是人類近500年一共16對老大老二矛盾關係的大數據結果),距今1000年前的一段中國歷史為他提供了靈感。

公元1005年,北宋發現不敵遼國,乃與遼國締結了「澶淵之盟」。當時國勢是北宋弱、遼國強,但雙方1004年的澶淵之戰卻是宋僥倖勝出,雙方乃決定議和,宋為避免被遼進攻,乃簽訂合約放棄燕雲16州的國界及承諾每年向遼國進貢歲銀10萬兩、絹20萬匹,此一合約,讓雙方獲得了120年的和平。

北宋與遼國之所以能通過談判達成一個雙贏協議,是雙方在各議題上存在著「非零和」的關係,因而可經由交換實現雙贏。交換內容是北宋以放棄燕雲16州、歲幣及絹,換取遼國給予和平的承諾。這其中「非零和」是很關鍵的概念。

當下中美關係當然也存在著不少「非零和」的領域,可以讓雙方進行交換,卻不能忽視還有兩個「零和」矛盾,很難處理。一個是美國很在乎的「霸權地位」;一個是中國很堅持的「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近期以來,中國崛起勢頭又快又猛,美國因此深感其世紀霸權地位將被中國挑戰、威脅,甚至取代。雖然中國無意也一再申言不會挑戰美國霸權地位,但包括中國自己在內誰也改變不了中國崛起的勢頭,現實上,遲早存在著霸權易位的可能,這即是「零和」的概念,其中不存在交換或妥協的可能,更不用說合作了,這也是為何美國當下在幾乎每一個領域都把中國往死裡打的背景,包括越打越猛的「台灣牌」。

相較於霸權地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台灣則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就是「零和」性質,不存在任何商量或妥協的可能,此即為新世紀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矛盾最難解或甚至可能無解的邏輯。

破解的唯一可能,就是雙方要鑽出死胡同,不在單一議題上死纏爛打。例如,我曾指出,美國的霸權是建立在美元、美債、美軍的「三美循環」基礎之上,巧的是,這三者都正在或即將面臨來自中國的可能衝擊,但任何一項尤其是後兩者要單獨妥協或交換很難,但理論上卻不排除與其他「零和」項目(如台灣)進行整體談判的可能。借用數學概念,這即是放棄在單一方程式上求解,而嘗試通過聯立方程式的求解之道。中美雙方戰略家如艾利森之輩,是否有此見識或智慧,只能由時間來給答案了。

(作者為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