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不投票」的六大謬論

投票、選舉(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翁達瑞

民主制度的成敗,取決於公民的積極參與,投下「賞罰分明」的一票。可是每一次的選舉,都有人鼓動選民不投票,而且都能提出「言之成理」的說詞。本文歸納選民不投票的「六大」謬論,並逐一予以破除!

一、兩黨一樣爛

在兩黨競爭的國家體制,選民不投票的主要理由,就是「兩黨一樣爛」。事實上,不可能有兩個一樣爛的政黨。就算兩黨真的一樣爛,選民放棄投票也無濟於事,因為最後當選的還是爛黨。

其實不投票也算投票,只不過選民將一張選票對分,兩黨各投半票。如果選民賞罰分明,這張票應該投給較好(或較不爛)的黨。因此,不投票等同掩護較爛的黨。由於選民賞罰不明,政黨間沒有競爭的動力,最後變成兩黨互相比爛。

在兩黨比爛的情況下,選民反而要投票,並且要賞罰分明,將票投給比較不爛的黨。如此的投票行為會鼓勵落選的政黨進步,贏得下一場的選舉。這樣的良性政黨競爭,最終會改變兩黨互相比爛的局面。

所以「兩黨一樣爛」和「不投票」,兩者的因果關係要倒過來:因為選民不投票,兩黨才會一樣爛;而非兩黨一樣爛,選民才不投票。如果有人用「兩黨一樣爛」當理由鼓吹不投票,這個人就是在為爛黨護航。

二、誰上都沒差

鼓吹選民不投票的第二個理由,就是「誰上都沒差」。這個理由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因為選舉過後,不論誰勝誰敗,太陽還是從東邊出來,工人還是得上班,農人還是得種田,商人還是得開店⋯⋯。

但「誰上都沒差」這句話,也不完全真實。政府的基本功能,就是透過租稅與預算,達成財富的重分配。政府的另一個功能,就是透過立法制定社會的遊戲規則。不同的政黨上台,受益或受害的選民,絕對不會是同一群人。

例如不管選舉的結果如何,工人還是得上班。問題是,在勞資的天平上,每個政黨的位置各有不同。偏資方的政黨勝選,工人的勞動條件勢必惡化。反之,偏勞方的政黨勝選,企業的勞動成本勢必增加。誤信「誰上都沒差」而不投票的那方,等同放棄爭取自己的權益。

整體而言,教育程度與公民意識較低的選民,比較容易輕信「誰上都沒差」的謬論。別有居心的政客或樁腳,特別是現有體制的既得利益者,最喜歡散播「誰上都沒差」的謬論,壓低下層選民的投票率。

三、不差這一票

相較於每場選舉的總投票數,個別選民的那一票就顯得「微不足道」。因此,「不差這一票」的說法,也常被用來鼓動選民不投票,而且深具說服力。

實務上,只差一票的選舉結果確實罕見,但也不是從未發生過。去年香港的區議會選舉,在元朗屏山北選區,民主派的羅廷輝就以一票之差,輸給建制派的楊家安。有時候,輸贏真的就差這一票。

其實選舉是公民意志的集體表達,具累積效果,因此每一票都是關鍵。這就像公園環境的保護,如果每個遊客都丟一片垃圾,公園就會有滿坑滿谷的垃圾。一樣的,如果每個選民都認為「不差這一票」而沒有出來投票,民主制度就會崩解。

更重要的是,選舉結果不只是當選或落選,還包括雙方的票數差距。對勝選的那方而言,票數的差距越大,民意基礎就越強,施政的正當性也越高。就敗選的那方來說,票數差距越小,在野的制衡力道也就越大。

那些必須為生活奔波的選民,最容易接受「不差這一票」的說詞。正因為放棄了投票權,他們更容易成為長期被剝削的對象。用「不差這一票」的說詞壓低投票率,就是在鞏固現有的剝削體制,有違社會公平正義。

四、不想管政治

政治的本質就是權力的競逐,最終的目標就是資源的搶奪。不管何種政府體制,搶奪資源的過程不會乾淨,權力競逐的手段一定骯髒齷齪。問題是,沒有權力與資源的獎賞,就不會有人參政。這正是「水清無魚」的道理。

選舉則是政治遊戲的防腐劑。透過選民的投票,清廉會得到獎勵,貪腐會受到懲罰。不幸的是,民主制度並不完美,選舉也可以被操縱(諸如買票、造謠、抹黑等)。當防腐劑本身變成腐敗的根源時,失望的選民會逐漸對政治表現冷漠。

選民的冷漠是政客貪腐的溫床,而且會形成惡性循環。政客的貪腐打擊選民投票的意願,不受選票制裁的政客會更加貪腐,然後更進一步打擊選民的投票意願⋯⋯。這樣的惡性循環,最終會造成民主政治的崩解。

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有潔癖的選民更要站出來。雖然選民積極參與投票無法完全杜絕政治腐敗,但絕對可減少惡質政客的人數。如果有人拿「不想管政治」當理由,形塑不要投票的氛圍,這種人就是貪腐政客的幫兇。

五、教訓執政黨

因為對特定議題的堅持,有些選民為了「教訓執政黨」而拒絕投票。這種單一議題的選民,要求的是滿分的政黨。只要所屬的政黨稍有閃失,他們就會揚言拒絕投票。

問題是,投票不是選民宣洩不滿的工具。投票是一個「相對」的選擇:兩利之間取其大,或兩害之間取其輕。縱使所屬政黨的特定作為未達滿分,只要整體政績優於對立的政黨,就值得選民繼續支持。

選舉也是「零和遊戲」,懲罰所屬的政黨,等同獎勵對立的政黨。在懲罰所屬政黨的當下,許多選民都忘了對立政黨更糟糕。所屬的政黨下台後,續任的是對立的政黨,最後選民反而教訓到自己。

選民喜歡把「做不好就下台」掛在嘴上,殊不知這句話只講了一半的實情,另一半是「上台的要更好」。用「教訓執政黨」來煽動選民不投票的人,通常是臥底的在野黨。他們的邏輯簡單明瞭:只要是爭取不到的選民,就煽動他們放棄投票。

六、不想被騙票

選舉是政策的競爭:選民根據他們的切身利益,票投理念相近的政黨。弔詭的是,也有享受政策利多的選民不投票,理由是「不想被騙票」。這些選民把政策利多當騙票的工具,回過頭來拒投照顧他們的政黨。

如果有政黨為了騙選票,一直推出政策利多,連任後依然如此,這種騙票不就「弄假成真」,體現民主政治的真諦嗎?民主政治能夠運作,一方面要有「騙選票」的政黨,另一方面也要有「願意被騙」的選民。如果選民拒絕被騙,政黨就不會有推出政策利多的誘因。

選民因「不想被騙票」而拒絕投票,其實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最後受害的是自己。民主政治不是「聖人」政治;選舉也不是要推舉「聖人」。若有人拿「不想被騙票」當理由不投票,這就是賞罰不明的選民,違反責任政治的基本原則。

結語

經過我的破解,選民不投票的「六大」謬論,沒有一個經得起檢驗。儘管如此,還是有人不投票。我尊重這些選民的決定,但我也要提醒他們,放棄投票權就沒資格批評時政。這就像集體出遊點餐不表示意見的人,上菜後沒資格嫌難吃,否則就會惹人厭。

在所有以「華人」為主體的社會,只有台灣是由人民普選各級公職,包括國家領導人。這項公民權利並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無數民主前輩在街頭打拼的結果。放棄得之不易的投票權,愧對為民主犧牲的先人。所以我要籲請台灣人,這次大選一定要踴躍投票。

最後,讓我們同聲高呼:「民主萬歲!」

作者為美國大學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