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縣市本位 打造真正原民海祭

中國時報【葉德正╱特稿】 原Band專注族語創作立意良善,但參賽人數越來越少,代表性愈低,本想提倡原民文化,反造成原民音樂沒落,與其各縣市原民單位各行其事,倒不如跨縣市合作,共辦大型舞台,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原Band活動號稱是「原住民的海洋音樂祭」活動,兩者總獎金都是60萬,但是無論是知名度、參與人數、招商預算規模、奪冠後續效益,兩者卻是天差地遠。 海祭活動育出陳綺貞、Tizzy Bac、旺福、張懸、蘇打綠、盧廣仲等音樂人;對比原Band出身的樂團成名數量屈指可數,僅及被張惠妹發掘的「Boxing」還算有名氣。 其中,最大原因莫過於族語問題,原民音樂本來就難以撼動大眾流行音樂,但這固然是「先天不足」,可謂非戰之罪。不過,如果各縣市政府的原民單位,不能夠以開放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合辦活動的可能性,每年只希望把活動完成、把預算花掉,這難道不是人為的「後天失調」嗎? 原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容小覷,如果只靠新北市原民局單一局處推動,自然讓活動越來越式微,給人原民音樂沒落刻版印象;若能透過跨局處,結合觀光、文化,或甚至整合北台灣原住民單位,共同舉辦大型原住民音樂賞,才能讓活動成為鎂光燈注目焦點。 再以客家桐花季為例,當年僅由土城區公所單打獨鬥,在市府整合下,推廣到全市都有桐花祭,更結合各地觀光工廠等資源,已是年度客家盛事,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