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後最多只能活2年! 世大運功臣9歲愛女罹星狀細胞瘤病逝

台北世大運開幕中負責技術支援的高空演員懸吊團隊總監劉士毅,其九歲女兒「阿妞」罹腦癌「星狀細胞瘤」,因腫瘤接近腦幹無法開刀,劉的好友還上網發動募款,盼讓阿妞出國接受另類療法,但在9月28日劉士毅證實女兒已於27日晚間因腦腫瘤破裂過世,讓眾多網友相當不捨。

翻攝阿妞後援會臉書
翻攝阿妞後援會臉書

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神經外科助理教授黃博浩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惡性星狀細胞瘤」屬於惡性度最高的膠質細胞瘤,目前約只能存活一到二年。膠質瘤是由腦部膠質細胞長出來的腫瘤,為最常見的腦部原發腫瘤。由於膠質瘤常與正常的腦組織交織在一起,難以區分正常組織和腫瘤的邊界,因此增加治療的困難度。

星狀細胞瘤若是長在無法切除的部位,如語言區、腦幹等,只能盡量保存神經的狀況下作部份切除,後輔以放射治療或化學療法,但放療和化療目前效果都不佳。

手術仍需透過傳統開腦手術,手術中會透過施打顯影劑,辨別腫瘤邊界。若星狀細胞瘤位置較深,內視鏡手術較理想,以減少對正常腦組織的傷害,國內目前已有少數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膠質細胞瘤的案例,但仍屬於研究階段;國外已成功利用微創手術治療膠質細胞瘤超過百例。

腦部微創手術 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

經鼻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
經鼻內視鏡腦下垂體腫瘤切除術

傳統開腦手術係指翻開頭皮、鋸開頭骨,通常會留下較大的傷口,且手術中必須「勾腦」(brain retraction,利用專門的器械將正常腦部組織勾開,有可能造成腦部傷害。)而腦部微創手術的特點是傷口較小,且不需像傳統開腦手術必須「勾腦」。施行腦部微創手術時,顯微鏡或內視鏡都是醫師可能會用到的輔助儀器。

總結來說,比起開顱手術需要勾腦多少會傷及腦部正常組織,內視鏡手術透過透明手術套管,將局部腦神經纖維撥開,壓力可平均分布在套管上,減少腦部傷害。高階核磁共振腦神經纖維分析研究顯示,能降低對腦神經纖維傷害近30幾倍。此外,微創手術優點為傷口小、失血量少、恢復時間短、神經功能保存率較高,更能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

目前大約7成的腦瘤可以利用腦部微創手術治療,但並未定論多大的腫瘤適用或不適用內視鏡手術,理論上若腫瘤較大,內視鏡手術拉長時間、慢慢切除,仍是可行,但仍要視腫瘤的位置而定,部分腫瘤仍以傳統開顱手術為佳。未來國內技術持續進展,內視鏡若能運用在切除位於大腦深部腫瘤,相信對病人助益甚大。

延伸閱讀:不用鋸頭骨、翻開頭皮…腦部內視鏡微創手術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