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人民幣加速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於2016年10月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時達到高峰,之後發展逐漸停滯,近期傳出上海將成為人民幣自由使用的試點,這意謂資本帳項目的開放,攸關人民幣國際化最後一哩路,立刻引起全球市場關注。

上海試點具畫時代意義

人行研究局長王信在國新辦記者會透露,為便利企業貿易投資資金進出,並探索臨港新片區內資本帳項目的開放,將全力支持上海先行先試人民幣的自由使用與兌換。記者會中的重點除了強調持續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外,真正吸引外界目光的,是上海試點開放資本帳。這不僅標幟著大陸金融市場開放的決心,更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有機會跨過最後一哩路。即便上海試點只是一小步,卻可能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步。

這個宣示有跡可循。2020年6月人行行長易綱出席陸家嘴論壇時曾經透露,外界關心的人民幣自由兌換與資本項目可兌換,將在上海先行先試。當時市場議論紛紛,認為大陸應該是有意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才會釋出這樣的訊息,並揣測時間點可能不會太久。但一等就是1年多,6月初終於寫入上海臨港新片區的「十四五」金融規畫中,近日正式公布實施。

人民幣資本帳項目的開放時點,雖與市場預期有段落差,但等待是值得的,畢竟這具有畫時代意義。一般來說,一國貨幣要國際化,甚至進一步成為國際通貨,基本條件是全面可自由兌換與使用。不管是經常帳或資本帳項目,都不得在兌換與使用的過程中,無端施加任何的保護或限制措施。

早於1996年,為加速國際貿易往來並推動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大陸就已決定接受IMF協議第8條的規定,實現經常帳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這也是IMF認定一國貨幣可兌換的最低標準。不過,相較於經常帳早早就開放,基於資本可能嚴重外流的考量,資本帳項目迄今仍未全面開放,還是處於高度管制狀態。這不僅強烈限縮資金的進出往來,無形中也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阻礙。如今,上海允許資本帳項目可以先行先試,無非是表明這道高牆已被跨越。接下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速,當然值得令人期待。

近年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雖放緩,但過去努力奠下的基礎正一點一滴發揮作用。比如,渣打銀行利用離岸人民幣存款、股票及債券等資產計算得出,最新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已創下近5年半新高,逼近2500點。而花旗銀行則是進一步預測,2030年人民幣將有機會超越日圓及英鎊,成為全世界第3大國際支付與結算貨幣,占全球支付總額將達到7.94%,足足是現在2.46%的3倍之多。

此外,IMF最新公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亦指出,今年第1季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已來到2874.6億美元,不僅連續9季成長,在全球外匯儲備占比也升至2.45%,續創人民幣納入此報告數據以來的新高。

勿輕忽資本外流風險

人民幣國際化長期以來的努力已建立初步成效,從跨境貿易結算到投資、儲備貨幣等,都可見到明顯的成長。若能在此基礎上朝人民幣資本帳項目可自由兌換的目標前進,人民幣成為國際通貨將只是時間的問題。對於北京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好事,也是不能錯過的大好機會。現階段大陸經濟底氣十足,能夠提供足夠的政策資源作為後盾,來辦好這件事。另一方面,大陸正面臨經濟轉骨過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打造強勢的人民幣,不只有助於未來大陸內需消費與投資動能的提升,更有利於大陸在國際金融市場爭取話語權。基本上,可謂是一箭雙鵰。

不過,在實際執行層面,需要穩健有序、按部就班,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對於大陸這類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資本帳開放等同於允許資本外流,背後的風險不能輕忽。特別是在開放初期,資金難免大量流動,可能造成貨幣調控的壓力,一旦不能拿捏得當,恐將引來市場動盪,不利後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與發展,需先做好萬全的規畫與風險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