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整頓金融不能妨礙小微企業生存

北京整改一棒接一棒,似乎尚未看到盡頭。繼網路科技平台、補教業、飯圈文化及遊戲產業之後,下一個目標已鎖定金融業,包括人行、銀保監會、證監會、滬深證交所等監管機構,都一併納入中共中央金融巡視檢查對象。

一刀切 易波及無辜企業

根據中共中紀委及國監委網站的訊息,目前已完成25家金融相關單位的巡視進駐工作,並將展開為期兩個月左右的違紀事件查訪。外界解讀是全面整頓金融業的前兆,因而引起市場疑慮。知名《紅色資本主義》共同作者霍伊日前示警,整頓金融業的目的在切斷特定企業與金融業的不當掛勾及錢權關係,但也會讓大陸以舉債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無以為繼,經濟步入長期衰退。

金融為經濟的血脈,整頓金融確實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壓抑作用。檢視這一系列整改措施可以發現,加強金融監管、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並非橫空出世,而是近期大陸的重點工作項目,已持續一段時間。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大陸金融風險加速累積,從不良資產到地方債務,再到影子銀行與互聯網金融,各類金融風險問題層出不窮,逼使北京必須頻繁出台金融維穩措施。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防控金融風險、避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自然成為政策的首要目標。換句話說,針對金融業加強監管與金檢,不是突如其來的舉動,也不是要扼殺金融業生存空間,而是基於經濟長遠發展考量,不得不為的必要之惡。盱衡過往歷史,大陸就是依循著這個脈絡,逐步消弭金融風險。即便要付出經濟增長趨緩的代價,也勢在必行。2016年為遏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擴大,北京明知會傷害經濟,還是堅持貫徹供給側改革中的「去槓桿」,就是絕佳例證。更不用說,這次大陸處理恒大地產風暴事件,也可嗅到同樣的味道。

為避免金融風險進一步擴大,也為阻絕特定企業與金融業者之間的不當資金往來,加強金融監管與整頓已成為當前大陸中央與地方的重要共識。只是,必須留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犯了跟這次限電政策一樣的「一刀切」毛病,讓原本不在整頓名單裡的企業,無端受到波及。例如,為了切斷銀行與特定企業綿密的錢權關係,如中信與恒大之間的龐大金流,就全面限縮授信或放貸業務,因而加劇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或者說,基於反壟斷目的,選擇加強整頓像阿里巴巴與騰訊這類的互聯網巨頭,卻阻礙金融科技服務創新的步調,讓更多小微企業求貸無門。

小微企業貸款缺口逾8成

小微企業存在信用品質較差、抵押品不足、資訊不對稱等問題,因而很難從傳統銀行體系取得營運所需資金。即使可以取得資金,價格通常也較為昂貴,形成所謂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隨著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螞蟻金服、微眾銀行、度小滿等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已大幅填補小微企業的融資缺口。

根據顧問公司奧緯諮詢統計,大陸小微金融市場需求規模約90兆人民幣,銀行體系實際貸放出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只有15.3兆人民幣,供需缺口高達74.7兆人民幣。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21中國小微家庭融資需求調研報告》亦顯示,高達6成以上的受訪者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顯然對於小微企業或家庭來說,市場資金明顯供不應求。如果此時又因金融整頓措施,銀行體系不能填補互聯網這塊缺口,勢必會讓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惡化。長期以往,不只不利小微企業生存,也會削弱經濟動能。

小微企業是大陸經濟重要貢獻來源(比重超過6成),也是最重要的就業提供者(超過8成),更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小微企業對大陸經濟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如何在防範金融風險與維繫小微企業生存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北京當局的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