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保育藻礁環境 政府絕對不可雙標

擔心中油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會影響到桃園大潭藻礁的生態,由數個民間團體發起「珍愛藻礁」公投連署,近日因話題發酵,連署份數創新高,已衝破法定所需的連署門檻,截至本週已來到三十一萬三千多份,距離他們自訂的安全目標至三月十日止的三十五萬份,僅剩三點六萬份,盼以公投推翻中油在大潭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這將是台灣史上第一個由民間發起成案的生態保育類公投,其背後意義不容小覷,身為國民不可不知。

桃園觀音大潭藻礁,不僅是全台,更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藻礁是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於礫石灘上形成的「植物礁」,平均十年才生成一公分,生長速度緩慢,該處藻礁是經過數千年生長,才有如今規模,藻礁群曾自大園、觀音綿延到新屋,隨著沿海工業區的開發,規模已從原來二十七公里縮減為約四、五公里;換言之,這千年藻礁生態得來不易,若僅為了一時的能源需求,罔顧生態的永續發展,基本上就是短視近利的能源政策。

而現今執政黨執政時,為執行二○二五年非核家園的計畫,在廢除核電之後,改變能源的比重,包括百分之五十的燃氣、百分之二十七的燃煤、百分之二十的綠能,而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勢必破壞藻礁生態,這樣一個老天爺賜予的自然生態區,竟遭政府這般漠視而踐踏,不僅破壞了自然環境,更顯示出政府與朝野的顢頇與無知。

針對這場由環境保衛的小蝦米對抗政府的公投,台灣勢必得在核電、燃煤所導致的空汙,以及綠能、燃氣之間做出選擇,但人類的開發,勢必得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至於是否適當,看來現在也只能透過公投交由全民選擇,政府絕對不可以雙標準面對。

但其實中油也只是配合政府非核能源政策,身為老百姓的我們,不懂政治人物及財團的算計與營利,只希望為後代子孫保留藻礁的生態,在大家聚焦於若公投通過,是否將影響台灣供電穩定,亦是以「開發與保育難道難以兼顧」為標題,但事實上,供電穩定與否,更需探討的是,是否會導致台灣諸如削減空汙與排碳等其他環境目標進程的延遲,須走出「開發與保育的零和競逐」的思考框架,民眾反倒是可從此案檢視,台灣當前的公共政策決策機制,也牽涉到諸多專業評估的公共政策議題,想想仰賴運作了將近三十年的環評程序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如何在開發與環境永續經營下,獲得更接近專業評估的公共政策議題真相,才是我們需要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