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力拚全球競爭力 減少經貿政治衝擊

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後,經貿模式轉向商業平台化發展已是世界一大趨勢,相對以外貿經濟為導向的台灣,企業必須面對當今正夯的全球商貿、跨境電商,以及在虛擬通路崛起下的流通與物流產業新模式,在強化經營策略及提升全球貿易競爭力的今天,台灣要衝經濟,就不得不注意這塊正迅速擴張的商業版圖。

早在二○一六年阿里巴巴集團提出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倡議時,就呼籲應順應時代潮流,面對互聯網時代全球化貿易發展下的新規則。這項倡議提出後,成為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的一項核心政策建議,同時計劃在全球建立eWTP試驗區,首要策略即是先進駐馬來西亞,打造成一個物流、支付、通關、數據一體化的「數位自由貿易區」(eHub),成為馬來西亞和東南亞中小微企業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過去對全球經濟成長蒙上陰影的美中貿易戰,未來是否將隨拜登政府逐漸趨緩,目前仍存變數,但以出口為主的台灣,全球經貿發展將需藉由AIOT科技力量,力拚無人化與自動化的應用,尋求創新營運模式,以便在美中貿易戰中再轉型升級。惟目前阿里巴巴、亞馬遜、eBay等全球大型電商平台,已將全球海量企業及網路消費者緊密聯結,形成全球網絡貿易大市場,包括許多台灣企業也正緊抓潮流尋求合作。

立足台灣就必須放眼世界,美中貿易戰使世界兩大經濟體進入緊張局勢,影響所及除了中國大陸,還包括重度依存美中雙邊關係的台灣全球產業供應鏈。當台灣產業全力聚焦貿易戰發展變化,政府是否能透過新策略帶來新曙光及相關利多,經貿相關產業更是寄予厚望。

疫情下的全球景氣能否回溫,目前仍正考驗著二○二一全球經貿市場,台灣必須面對全球貿易轉型趨勢的現實。若以全球中小微企業及網商藉由電子商務迅速壯大來看,目前中小微企業及消費者恐將成為全球化另一代的新主體及不可忽視的一股驅動力量,未來也不無可能成為與大企業併行,晉升成國際貿易中的活躍成員之一,甚至跨入全球價值鏈及世界國際市場。

台灣現行相關法令、制度由於涉及多個相關主管機關,致出現多頭馬車現象,若要跟上全球經貿發展變化力拚競爭力,就有必要作進一步整合,除了與時俱進適度鬆綁法令,更應帶領產業在貿易戰中突圍,降低政治紛爭中面對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