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勿為迎合對岸而偏離台灣主流民意

││「反共保台」雖然是民進黨的神主牌,卻為主流民意,其他政黨就算不隨民進黨的歌聲起舞,也不該衝撞主流民意。

日前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在海峽論壇致詞時,說他做為一個道道地地台灣人,也可以是堂堂正正中國人,而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也喊出[兩岸一家親]。但由於台灣的主流民意是「反共保台」,因此這些論述雖會使其個人因而獲益,但卻會使自己的政黨受創。

首先,在賴清德總統五二○就職後,陸續有近百位台灣演藝人員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兩岸關係、對中華兒女身份認同的態度,前述連勝文副主席和張凱鈞中央委員的發言也應是屬於這波統戰策略的一環。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雖然藝人有較一般人更多的影響力,但畢竟屬個人表態,基本上尚稱無可厚非,但是政黨高層與台灣主流民意相距太遠,發言隱含「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嚴重國家認同問題,會造成國際社會理解錯誤,也會導致對岸政府誤判,因此吾人必須嚴肅面對。

其次,根據陸委會日前公布的民調,超過七成五的受訪者不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八成八支持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由全體人民共同決定。在國族認同方面,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今年初發布的最新調查中,認同自己是台灣人比率近四年都在六成以上,而認同是自己中國人的比率從一九九二年開始調查的二十五.五%,逐年創新低下降到僅為二.四%,而兩種身分都認同的比率從一九九二年接近五成,下降到目前的三成左右。顯然這三十年來台灣人的國族認同有很大的變化。

更何況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者,在長年「反共教育」的薰陶下,其所認同的「中國」也絕對是「中華民國」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此而言,主流民意幾乎不接受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黨,無怪乎台北市長蔣萬安聽聞後立即表示:「我們都是中華民國國民」用以緩頰,而民眾黨中央也趕緊切割,說民眾黨沒有接獲海峽論壇的正式邀請,因此張凱鈞是以個人身分前往,不代表民眾黨,顯見兩黨都希望亡羊補牢,不要失血過多。

再者,連勝文認為「作為一個道道地地台灣人,也可以是堂堂正正中國人。」並沒有錯,因為「按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就是中國」,但講這句話是以過去中國國民黨主張的「中共非中國」為前提,否則即無法拿憲法來為自己開脫。在中共一貫強調「一個中國」的背景下,主張「中華民國憲法」或「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即是「國獨」,屬於某種形式的「台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絕對無法接受的。連勝文身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而且是在中國廈門召開的海峽論壇致詞,當然不可能在其管轄領域作「國獨」的主張,因此他的致詞顯然是迎合中國政府,以利於作為統戰樣板。

組成政黨的目的是取得政權,而在台灣要取得政權,必須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而要獲得多數民意的支持,就不能偏離社會的主流民意。政治人物不同於藝人,必須定期接受民意的檢視,因此除非決定放棄選舉,否則切勿為迎合對岸而站在主流民意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