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只有和珅,不見魏徵

立法院之爭民進黨兵敗如山倒,然而只看到綠營大罵中國國民黨,歌頌民進黨,不檢討立委選戰為何挫敗,有希望嗎?

在野黨日前挾人數優勢不斷地提出執政黨難以接受的法案,近期雖通過三項法案,僅《憲法訴訟法》送到行政院,讓行政院僅能對此法案提請覆議。其他兩項日前《選舉罷免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因為爭議甚大,至今仍未從立法院送出,行政院也無從決定覆議或接受。若行政院提出覆議案,經過總統同意,勢必需回立法院審議。使得我國從立法院新一屆成立之後,增加了立法通過又必須覆議立法的案例。事實上,不論從法案修訂的選擇,以及草率倉促的通過法律,在野黨目的似乎不在法條的討論與接受度,而是希望創造政治爭議。或是從爭議中,獲得個別的政治利益。

在野通過《憲法訴訟法》目的在讓憲法法庭癱瘓,大法官會議無法對院際爭議或法律爭議進行解釋。因為上一次爭議性立法,被大法官會議評斷部分違憲後,在野黨早就想根除大法官的憲政詮釋權。殊不知,這樣的修法不僅違反憲法大法官憲法忠誠義務,也嚴重影響民眾尋求救濟或解決憲法爭議的權利,對憲政秩序造成危害。這就是行政院提出覆議,總統立即核可原因。因為憲政秩序的紊亂,就是國家動亂的源頭,法制紊亂,行政、立法、司法職權相互混淆,政府施政難以維繫。在野黨意圖以立法權對抗政權,不希望憲法法庭介入。

其實如果兩黨都以建立制度,促進福國利民法律來修正目標,各種策略或是議場暴力都有例可循,最後結果尚可接受,或只是對選民交代政黨立場與態度而已。這屬於議場內行動策略或政治策略的運用而已。如果從政黨或個人利益出發,完全不顧國家正常體制與運作,這樣的立法程序及結果,對全民都沒有好處。

在《選舉罷免法》方面,這屆立法委員為了怕被提起罷免,非常厚顏的刻意提高罷免門檻,確保個人利益的私心已經外露,毫無公共利益可言。過去的選罷法修法已經證明輕率提出罷免不容易成功,但修法提高門檻結果,卻是變相地收回人民罷免的基本權益,完全違背民主的潮流。對這些爭議法案,行政院長呼籲朝野,應以過往達成的共識與慣例為基礎,重建信任,才能在新的一年引領國家邁向更好的方向與發展。

總統大選中國國民黨三度失利,已失去信心,意圖以國會的優勢癱瘓政府,民進黨也接戰,最近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揚言,不排除要向憲法法院聲請解散違憲的國民黨。稍有一點常識的人都很清楚,民進黨沒有那份能耐解散中國國民黨,黨團總召會出現這種言論,是已面對難以收拾的挫敗。

藍白要癱瘓政府而執政黨無計可施都是事實,但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綠營只會大罵中國國民黨,卻歌頌送民進黨,不檢討主流民意三度支持民進黨當選總統,但在國會卻居劣勢,更不檢討為何立委選票比中國國民黨多但席次卻較少,若檢討出缺點就能東山再起,更嚴重的,若有人提出檢討,一些「忠犬」就猛吠,因為狗只認主人,沒有能力分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