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陸主導APEC推進聯動亞歐策略

工商時報【本報訊】 2014年APEC北京會議是繼2001年上海會議後,中國大陸第二次成為APEC會議地主國。在1994年茂物目標(Bogor Goals)確立20週年之際,中國主導APEC議題,制定「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路線,藉著「主場外交」優勢,積極影響未來亞太經濟整合走向。從台灣的角度看,必須密切注意的是大陸推動亞太自貿區(FTAAP)和APEC互聯互通的戰略、發展動向與可能的影響。 2014年APEC會議係以「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為主題,並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與增長」和「加強全方位基礎設施與互聯互通建設」,定為三大重點議題。在全球經濟復甦艱難、未來充滿變數情況下,此次會議冀望由經濟整合、經濟創新與區域基礎設施投資著手,達成刺激全球經濟成長的國際共識。這些議題,同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執政以來所推動的外交政策和經濟發展戰略,緊緊相扣。 中共第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報告中,諸如增強區域經貿一體化、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以及促進經濟改革、新經濟、創新增長、包容性支持和城鎮化發展等,都被習李政府列為施政核心。這次藉由APEC會議發揮「主場優勢」,提出中國主張,具有在新一輪經濟整合浪潮與國際競爭中占據制高點,提升自身影響力的策略意義。 回顧亞太自貿區(FTAAP)的發展,1994年在印尼茂物舉行的第二屆APEC領袖會議,制定了到2020年實現APEC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總體目標,如今經過20年,已經產生顯著的成果。APEC成員的平均關稅,從1989年的17%降到2011年的5.7%,也使APEC成員間的交易成本降低了5%以上。然而隨著APEC成員間雙邊自貿協定的增加(超過50個),不同內容和標準的FTC讓貿易規則「碎片化」,因而早在2006年APEC領袖會議就提出推動FTAAP的構想,但是8年來並無具體進展。如今,中國大陸積極在APEC會議上提出啟動FTAAP可行性研究倡議,並規劃路線圖、推動自貿區資訊交流機制和加強自貿區談判進程,明顯化被動為主動,期望發揮推動APEC區域整合的協調和領導作用。 目前美國正透過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TTIP),企圖向亞太和歐洲拓展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並把中國排除在外;面對此一壓力,大陸除了積極推動與歐盟的戰略夥伴關係,強化雙邊貿易投資與產業合作外,此次在APEC提出《APEC互聯互通藍圖》,推展跨國別、跨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合作,一方面具有促進類似中國大陸與泰國的高鐵合作項目之市場開展目的,二方面更可以將習近平在2013年9月7日於哈薩克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納入成為亞太互聯互通的環節,進而達致歐亞大聯通和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宏遠目標。 基於上述考量,大陸在APEC會議期間召開「東道主夥伴對話會」,邀集孟加拉、寮國、蒙古國、緬甸、塔吉克、柬埔寨、巴基斯坦,以及上海合作組織等國家元首與會,顯示中國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推動FTAAP相連結,聯動亞歐涵蓋30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使其戰略腹地貫穿太平洋、印度洋至波羅的海。除了維護經貿、能源礦產等領域的安全外,勢必將對全球政治與貿易發展格局造成關鍵性的影響。 對台灣而言,除了支持APEC在現行各項自由貿易協定基礎上推進FTAAP,並持續表達在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談判完成後,台灣也期盼能有機會加入的立場,今後更應該注意中國大陸在APEC積極推動FTAAP的路徑圖,並做好參與TPP的準備。最近大陸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美國華府表示,TPP若沒有大陸參與,將是「不完整的」,習近平在10月27日中央深改小組第六次會議上也表示「上海自貿區可複製經驗,在其他地區儘快推廣,能在全國推廣的要推廣到全國」,顯示隨著簡政放權與經貿法制化、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和金融國際化改革逐漸推進後,大陸開始積極尋求參與TPP。此項情勢發展,將進一步對台灣加入TPP帶來直接的政治影響,值得注意。 同時,由於自重慶開往俄羅斯的「渝新歐」貨運列車,和起於蘇州北上經滿洲里出境,途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全境到達波蘭的「蘇滿歐」列車已經通車,將使大陸以「聯動亞歐」為目的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更具可行性。此事除了牽動中國大陸區域發展、產業布局與外商投資區位的轉變,由於亞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的運輸時間比海運減少25至35天,明顯有助於大陸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品運往歐洲,並大幅降低成本。這樣的優勢必定影響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布局,同時也將對台灣產品在歐洲市場帶來競爭壓力,殊值國人寄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