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如果兩岸經貿斷鏈,台灣勢將嚴重受創

大陸封控影響台灣外銷訂單。圖為上海洋山港。(歐新社,資料照)
大陸封控影響台灣外銷訂單。圖為上海洋山港。(歐新社,資料照)

經濟部日前公布四月份外銷訂單,較三月驟減近一百零八億美元,不僅中斷連二十五個月正成長,且季調後減幅高達百分之十二點七;另一方面,今年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能否保四?已陷入苦戰。影響台灣經濟成長的因素固然經緯萬端,但外銷卻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再進一步來看,兩岸貿易比重持續位居高檔,從外銷訂單的榮枯和GDP成長率的關聯來看,倘若兩岸經貿斷鏈,勢將成為台灣難以承受之重。

今年二月俄烏戰爭開打,第一季全球經濟都受到衝擊;四月十九日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降今年全球GDP成長率預測值零點八個百分點,大陸與台灣也同時下修零點四、零點一個百分點。二十五日台經院公布景氣動向調查,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呈現連續四個月下滑。主計總處二月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四點四二,但近日被問到今年能否保四,政府相關官員皆語帶保留。這些跡象顯示,在全球經濟高度連結的大環境之下,台灣無法置身事外。

俄烏戰爭固然對全球和兩岸的經濟造成衝擊,但由於兩岸經貿高度連結,四月初起兩岸疫情爆發,無可避免地也損傷了台灣經濟成長。

經濟部對於四月份外銷訂單衰退的解釋,即可說明兩岸經貿密不可分。首先,新聞稿中不難發現的關鍵語句是「受中國大陸防疫封控影響」,這在說明外銷訂單變動,以及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光學器材、基本金屬製品、塑橡膠製品、化學品六大類別貨品外銷訂單減少時,都可看到。質言之,上海封控確實重創台灣外銷訂單,甚至進一步削弱台灣GDP成長動能。

其次,對照起九日財政部公布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四月份台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比重為百分之三十九點四,今年一至四月則為百分之四十點五。換言之,即使美陸貿易戰一打數年、從熱戰打到持久戰,而且美國試圖弱化大陸的供應鏈地位,外加近年台商回流,但是仍然無法降低兩岸貿易比重居高不下的熱度。

何以如此?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一千六百多家上市櫃公司當中,赴大陸投資的家數達百分之七十四,累計原始投資金額達新台幣兩兆五千多億元。另外,即使有美陸貿易戰等因素導致大陸台商外移,但根據工總調查,仍有百分之七十五還在大陸,外移東南亞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回流台灣投資者約百分之五至十。從這兩項調查來看,大陸依舊是台商的投資重鎮。

再者,長期以來兩岸已形成分工體系,今年一至四月台灣銷往大陸與香港的貨品中,電子零組件占百分之六十一點三,這些中間財經大陸廠商以及大陸台商加工之後再出口到其他國家;而且,大陸對台灣電子零組件的需求,也拉動台灣供應鏈出貨。姑且不論兩岸經貿到底誰依賴誰,此一分工體系已證明兩岸經貿關聯密切。

不僅台灣如此,美商亦復如此,上海美國商會去年九月調查,有八成仍看好大陸;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戴琪四月初在新加坡表示,美國尋求重新調整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而不是尋求與中國大陸脫鉤。美國尚且如此,台灣何須太過?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分散風險固屬必要;但現實狀況來看,即使蔡政府高喊「反中」,但二0一六年至去年,台灣對大陸出口皆達四成以上。質言之,依循市場法則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