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廖燦昌有事 蘇貞昌有責

行政院長蘇貞昌罔顧外界質疑,強勢拔擢廖燦昌出任第一金控董事長,果然很快就出事。台北地檢署偵辦遠航掏空案,查出廖燦昌在合作金庫董事長任內,無視授信規章與鉅額授信風險,召集各級主管施壓基層作業人員違法放貸遠航,導致合庫虧損,因而起訴廖燦昌並求處重刑。

廖燦昌在金融圈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2017年11月於合庫董座任內,因合庫涉入慶富詐貸案而遭到撤換,後轉任寶佳集團顧問,寶佳很快就獲得合庫48億元貸款,遭到外界非議。蘇貞昌院長卻在2019年4月為廖燦昌背書,以「用人唯才」說詞拔擢他出任第一金控董座,剛過1年多就和土銀董座、合庫總經理等人,因遠航掏空案遭到起訴,成為我國公股銀行董座任內遭起訴第一案,也等於是對蘇院長的能力狠敲一記重錘。

暴露蘇貞昌用人的真相

廖燦昌遭起訴暴露兩個真相。第一,蘇貞昌院長不是識人不明、用人不當,就是私心蒙蔽良知,兩者必有其一。台銀、土銀、合庫、一銀等八大公股行庫地位重要,是政府推動財經政策的重要執行機構,董座位高權重且待遇甚高,自是各方人馬積極爭取角逐的對象,可考量人選之多如過江之鯽。蘇院長無視廖氏先前慶富案之放款紀錄,又不管其下台轉任民企後從原行庫為新雇主取得貸款的大膽作風,堅信其操守無虞而予重用,如今遭到起訴,蘇院長若不是用人能力有問題,就是另有盤算,不在乎品德。

第二,據媒體披露,廖燦昌早年被視為藍營人馬,馬政府時代經營吳敦義夫人蔡令怡關係,2009年吳夫人推薦給財政部長李述德,拔擢為台企銀總經理,再快速升任為台企銀董座和合庫董座,外界視其為吳敦義人馬,但他經營綠營關係也很認真。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前,已和「宜蘭幫」搭上線,引進綠營人士擔任合庫獨董和子公司董事。民進黨組閣後金融高層人事大換血,經有力人士向高層疏通,廖燦昌得以保留合庫董座職位,真可謂手段高明「藍綠通吃」。

然而,這樣的用人模式沒有問題嗎?問題當然大了。如果在職績效不好,或出了紕漏,理所當然應汰換,但因為有良好的黨政關係而受到庇佑,職務得以保全,等於向同僚釋出一個訊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影響所及,官員競相經營黨政人脈,而非專注於工作績效,其直接後果就是用人不看專業和表現,而是看是否「為我族類」,政風敗壞也就不奇怪了。

跨黨派關係非國家之福

試想,若八大公股行庫每家都因為用人不當而績效滑落,幾家呆帳下來少個百多億元利潤,合計就會產生千億元的國庫收入差異,這個數字可以用於疫情紓困1.0而綽綽有餘。公股行庫的基層員工素質普遍優於民間銀行,獲利能力卻落後民間銀行,和官股行庫高層任用只看顏色、不重績效必有因果關係。

更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公營事業與官股事業機構的「政治投資」問題。政治人物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民間友人」,拉幫結派經營關係,無事吃喝玩樂,有事出面打點、關說、擺平事情,分點好處,希望有朝一日獲得政府控制的公營或官股事業機構大位。這類人若屢獲拔擢,成為受獎勵的勝出者,將對清廉政治產生殺傷力。近年政黨輪替似乎形成慣例,一些政府控制的機構董座、總經理也開始經營跨黨派關係,長遠來看都不是國家之福。

政府體系中的官員和藍綠人士都有來往,在所難免,但為刻意經營關係,在自己管理的機構中安插政治色彩濃厚、專業度不足的獨立董事或子公司董事,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並廣受外界非議;後續公司也的確出現弊案,如龍邦集團向合庫貸得巨款卻用於炒股,這又是廖燦昌捅的樓子,檢察官雖未查出對價關係,卻也可看出此人確實有人品問題。這種用人模式若蔚為風潮,縱容鑽營黨政關係,扭曲應有的施政或人事,國家社會都會受害。

身為閣揆,本應該開大門、走大路,稍有徇私護己私心,就可能產生巨大的負面效果,被輿論批評事小,破壞官箴、敗壞政風、傷害政府效能事大,蘇院長從高雄、台南兩市警察局長的換人,到第一金控董座廖燦昌的用人,都讓人高度質疑與憂慮,還能不反躬自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