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改善貧富差距從教育著手,政府踏出正確的一步

工商時報【主筆室】 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小組日前召開會議,決定將教育納入未來三年的「改善所得分配具體方案」,致力於提升貧窮家庭小孩的人力資本、就業能力。對此,我們認為政府長期以來的改善貧富差距作為,終於邁開了正確的一步。 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小組已成立多年,過去談所得重分配不外從社福、租稅兩面提改善策略,藉由對低收入者的補助,對富有人的課稅,確實是可以紓緩所得差距,幾年前此一專案小組所倡議的奢侈稅,其理念便在於此,而長期以來政府的發放老人年金、低收入戶補助也是這個道理。 然而,藉由社福、租稅來執行所得重分配畢竟是消極的作法,我國社褔支出一年逾四千億,對財政形成不小負擔,而提高稅率勢必也會引起富人的不平,甚至影響企業投資意願,從這兩面去改善一國的所得分配,雖有效但也有副作用。在這兩者之外,改善所得差距最有效的作法就是教育,若能讓窮人家的小孩獲得更好的教育協助,他們自然可以獲得更強的就業能力,有了更強的就業能力就可以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如此一來,不待政府重分配,貧富差距即可獲得改善。 王安石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然而窮人收入少,教育資源不足,小孩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自然也不高,依主計總處歷年調查資料,即令近年大學林立,後20%低收入家庭的小孩(18∼23歲)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僅58.8%,遠低於前20%富裕家庭的84.0%,更有甚者,窮人家小孩唸的大都是高學費的私立大學。 窮人家小孩唸私立大學比例多少?依據教育部幾年前一份低收入家庭申請助學貸款統計,低收入家庭小孩唸公立大學的比率僅20.1%,遠低於平均數32.2%,高達八成的窮人家小孩讀的都是私立大學,私立大學一學年(兩學期)平均學雜費11萬元,約公立大學5.8萬元的兩倍。有錢人付低學費,窮人卻付高學費,實在有點諷刺,而窮人家小孩尚未出社會即已揹負可觀的學貸,壓力不可謂不重。 在目前這個教育環境下,窮人家的小孩從小學、中學一路輸到大學,也正因如此,待其進入職場又處於劣勢,如此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世代循環便難以打破,貧窮循環便難以避免。 事實上,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兩年前訪台時也曾表示,貧富差距擴大的一項重要原因即在於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他認為相較於採累進稅縮短貧富差距,給窮人家小孩好的教育是更為有用而重要。顯見,古往今來的思想家,皆認為教育才是改善貧富差距的上策,對於「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專案小組」決定把教育列為重點工作,我們殷切希望其成功,為此有以下三點建言: 第一、方案不可新瓶裝舊酒:政府既決定把教育納入改善所得分配的重點工作,必須要求教育部對當前各級教育低所得家庭的處境、困難做一次徹底的調查。只有了解問題才能提出有效的方案。絕不可把現行已在做的「強化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入學管道」、「推動高級中等學校免學費方案」等政策拿來濫竽充數,否則就失去了納入政策的本意。 第二、調查貧富家庭高教比率:我們貧、富家庭的孩子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多少?過去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有相關資料,並對外公布,但自2012年起卻以樣本數不足為由不再公布。然而,這項統計是各界了解貧富家庭教育困境的重要資料,非僅應恢復公布,更必須深入訪查五等分位家庭子弟就讀公、私立大學的比例,如若統計上有困難,那便該循統計方法解決,如今遇到困難便隱匿不發布,因循畏縮,實非所宜,更失去了政府設置統計部門的本意。 第三、年底專家會議宜邀學子與會: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小組將於年底召開專家會議,研商改善所得分配的新作法,然而改善所得分配之法無非就是社福、租稅、就業協助、教育協助這四大面向,如今政府既將教育視為工作重點,就應特別著重教育這項議題,並邀學子與會現身說法,在聽取學子們的情況後,才能對症下藥而不致流於空談。 我們高度肯定陳添枝主委在「行政院改善所得分配小組」會議中,這項有遠見的決定。然而,這只是踏出第一步,若不緊盯各部會的後續工作,若不要求主計總處精進相關調查,若不傾聽窮人家小孩的聲音,至終仍將一事無成。盼望陳主委以孩子們為念,朝乾夕惕,落實這項工作,若能行之以恆,相信必可打破長久以來的貧窮循環,重新給青年人一個可以構築夢想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