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客製造仇恨

政客以公權力賄選,形成族群不平等,促使族群之間產生仇恨,對落後地區的保護,今日的政府遠不如日治時代。

高雄市原住民議員范織欽在議會放送心內話,細數這幾十年來原住民為國爭光的諸多優異表現,包括亞洲鐵人楊傳廣、紅葉少棒、天后張惠妹,林子偉、郭婞淳等體育選手。他進一步提到近期台中一中、台大等校園,引發原住民議題的討論,感慨原住民教育法二十七條雖明文規定,各級學校相關課程與教材應採多元文化觀點,納入原住民歷史及價值觀,增進族群了解與尊重,可惜這部分卻沒落實。

陳其邁答詢指出,原住民不只是台灣原來的主人,也是高雄驕傲,十六族都在高雄,如何策進族人平等、消除歧視,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是中央立法需要時間,他會請教育局邀熟悉族群的專家,依族群平等教育綱領先制定原則。

范織欽之所以提出此議題,是因為近期在台灣名氣頗為響亮的台中一中、台大等校園出現對原住民不敬的言行,台灣一中校長也公開道歉。只是大家都不探討名流學校的學生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是法律不周全嗎?不是,學生行為不端正嗎?也不是,原住民議員只認定原住民受到侵犯,沒有想到年輕世代的公平競爭受到摧毀。

對年輕世代來說,最關心的事就是升學與就業,最重要的是競爭劇烈,不衝突的基本原則就是公平。台灣的升學一向對僑生相當優惠,政策沒有問題,但對僑生的認定卻出了大問題,以前有一位音樂資優兒童被送往國外深造,也成為優秀的青年音樂家,那位青年音樂家也依法成為僑生,因而保送回國讀醫學系,這種例子太多,也沒有人注意,可是千不該萬不該的就是那位青年音樂家在開學前就辦了一場音樂會,才讓大家注意到台灣送出國深造的資優生竟然變成僑生回國念醫學系,最後因為該青年音樂家的名氣太大,受不了輿論界的壓力,只好放棄就讀醫學系,請問范織欽議員,台灣的輿論界是否冒犯了僑生。

在台灣對原住民優惠的政策沒有問題,對原住民的認定才出現不平之聲。有年輕學生反映,一些同學自小與他們一起上學,也相互競爭,可是到了緊要關頭,那同學的姓氏突然改為母姓,取得原住民身分,一步登天。大家環境一樣,所受的教育也完全相同,只因為母親具有原住民血統,就可以一步登天,一起成長的同學當然表示不滿,范織欽議員可以告訴大家,這是歧視原住民嗎?

很多國家的原住民的競爭力屬弱勢,所以會立法保護原住民,這是進步的現象,但要如何保護才是問題。台灣政壇流行政策賄選,因而流行培養原住民菁英,就可以透過這些精英囊括原住民票源。只是這些原住民菁英自己都漢化,對原住民的競爭力毫無幫助。更嚴重的,不公平就會產生彼此間的仇恨。日治時代的政府也積極扶持落後地區,只是它針對地區,不是針對人,真正幫助落後地區的競爭力,例如在醫療落後地區特別設了「限地醫」,只能在落後地區當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