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策討論必須理性,不能「只有立場,沒有是非」

兩岸都在騙,中國人騙別人,台灣人卻騙自己,因為在台灣只有立場,沒有是非,因而誤導自己。

「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因為錯誤政策會造成國家資源財政的浪費,錯失基礎建設的時間與時機,將導致國家競爭力的下降,比起官員「有做事,做對事」只是從中撈一把的「貪污」,錯誤政策對國家的虧空與損害當然更大。問題在於如果一個社會「只有立場,沒有是非」,將導致政黨不能理性討論政策,如此必將產生許多「錯誤決策」,如此絕非國家之福。毛澤東曾言:「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即指這種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政策討論也經常陷入這種「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狀況,而己方陣營的支持群眾有時雖然也會反彈,但最後還是會含淚含忿投票,因此吾人應當經常檢視政治人物的論述,建立以「是非」為前提的政策判斷機制。

例如依照現行規定,外籍生來台居留滿六個月便可納入健保,但陸生卻被排除在健保之外。這樣的規定是源自民進黨對陸生納保的態度所致,當年綠營稱「陸生納保不公平」、「陸生沒繳稅但健保費卻比台灣人低」,因此在七年前由蔡英文總統拍板「陸生納健保,但保費全額自負」。但日前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表示,陸生納健保應比照外籍生納入考量,盼行政院對此研議,以完善陸生健康權益,結果衛福部長薛瑞元隨即指出,接著將會採取兩階段推動,不排除於明年九月新學期讓陸生納健保上路。

於是,當年民進黨認為是親中而大力反對的政策,現在卻成為民進黨支持的兩岸相關政策,而綠營群眾雖然有部分對此不滿,但並不至於會因而改投他黨或與民進黨決裂。此類「認黨、認人,卻未必認政策 的狀況其實屢見不鮮。

再如之前蔡英文總統才重申不會採行普發現金的政策,但數日之後即因「還稅於民」相關議題熱度居高不下,即出現政策一百八十度的態度大轉變。各類「政策轉彎」包括是否開放美牛美豬、公費流感疫苗政策轉彎、自付差額醫材上限喊卡、陸配子女入境政策、宣導健康者不用戴口罩、晶片身分證急踩煞車、削減前瞻軌道政策預算等,常以「時空背景不同」宣布改變政策。然而,由於藍營類似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因此台灣社會其實沒有真正落實政策的討論。

在此種情況下,結果是對方陣營做的事永遠是壞的,對方團隊沒有一個好人,就算偶爾做出「無可批評」的善舉,也必將其炒作成「別有用心」,總之對方陣營就是「敵對勢力」,必須遵從「壞人推論」定位為「假想敵」。對方團隊提出的政策絕對不會是好的,即使認為尚有道理也絕不能採用,必須改成看起來不同的政策型式。反之,自己團體提出的政策需無條件服從,就算領導人亂講也不能反對,必須跟著團隊隨波逐流。這種「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思想行為,其實類似「幫派思維」或「宗教邏輯思維」,無法理性地進行政策討論。這樣當然會對公眾利益造成損傷,也會阻礙國家社會的進步。

台灣民主化已歷經三十餘年,對於政策應該要進入多元主張的討論,不能還是意氣用事的對立爭執。一個「只有立場,沒有是非」的社會絕對很難追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