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美陸競爭本質不會改變,我應先求自保

繼白宮國安會於美國總統大選前一日發表「對華政策全集」後,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日前也發表「中國挑戰要素」,開宗明義就點出中國共產黨已開啟大國競爭新時代的序幕。根據官方說法,這個籌劃多時的報告,原本是針對中共意向的一般性政策研究報告,但因為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有意仿效當年奠定美國圍堵蘇聯理論基礎的肯楠,因此執意發布此報告,藉此與肯楠的「X電報」相媲美。

該報告指出,中共不僅想在美國基於普世價值所領導建立的現行國際秩序取得主導地位,更從根本修正此體制,建立一個以中共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達到其威權目標及霸權野心。不過,報告也點出中共面臨專制政權的典型困境,就是越以強壓手段控制人民,反而讓彼此之間產生疏離感;尤其北京如何能以威權民族主義監控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而不失序,仍有待觀察。

對於中共的挑戰,該報告列出十項外交任務,要點包括維持強大軍力、結合盟友強化以促進自由人權的國際組織、經由公平對等原則與北京合作以促進美國的利益、讓世人瞭解中國大陸的挑戰及影響,並透過公共外交,甚至制裁乃至軍事力量等方式捍衛自由的原則。

川普政府過去四年逐步開展多面向的圍堵政策,從貿易、金融、高科技到資訊產業鏈等,皆以遏制中共為主要目標。事實上,正因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及意識形態的對立,兩國注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緊張對峙,最後是否會以武力解決重大歧見,端賴時空環境而定。

換言之,美國過往主張「交往」多於「圍堵」,但對共產主義依舊抱持高度懷疑,只是希望藉由中共推動開放改革政策,引導並鼓勵其接受西方國家制定的國際秩序。川普只是將兩強對抗極大化,其實還是在美國大戰略路線之內。拜登雖主張傳統外交思維,這並不代表他會全然放棄制中路線。對此新形勢,台灣該當如何自處呢?

平心而論,川普政府過去四年確實努力經營美台關係,近日兩國更達成經濟領域合作的共識,利用兩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分工優勢,成為全球領頭羊,也不會受制於中共急起直追的企圖心。這個方向大致正確,多少能彌補台灣無法參與新近簽署的RCEP之損失。然而,蔡政府應確保這項台美戰略合作不會因川普離任而中斷,更應掌握拜登新政府重返國際多邊合作機制的難得機會,促請美方協助我國實質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整合,方能有效減少大陸市場對台灣的壓力。

民進黨把台灣無法參加RCEP歸咎於中共,還說這是因為大陸在談判期間定下「一國兩制」底線的結果。但這完全是卸責的推托之詞,因為如果真如政府官員所言,為何蔡英文在二○一六年還承諾要帶領台灣加入RCEP及TPP呢?台灣無法扭轉兩岸之間的實力差距,也應繼續深化與美國的合作往來,卻不該成為美中競爭的籌碼或棋子。

面對即將展開的國際新局勢,台灣除了加大國際參與的力度,也該回頭尋找化解兩岸歧見、降低彼此敵意的各種機會。從這四年的經驗可看出,台灣固然能獲得歐美日等國的道德聲援,卻難以突破國際社會的限制,癥結就在兩岸對峙。這是各國不願打破的藩籬,亦是台灣必須嚴肅以對的課題,蔡政府該更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