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貧富差距創新高,政府應有積極作為

減貧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一。(取自聯合國網站)
減貧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一。(取自聯合國網站)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去年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從前年的六點一三倍擴大到去年的六點一五倍,創下十年來差距最大紀錄。持平而論,相較於國際社會,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還算緩和,但近五年來年年擴大,卻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訊。面對此一趨勢,政府應提出更積極的作為,避免情況持續惡化。

貧富差距是發展經濟學相當關注的議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即認為,「我們為分配不均付出很高的代價—經濟體系不穩定、沒效率、成長減緩,並且陷民主體制於岌岌可危之境」;而且誠如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言,「一個沒有社會公平,或未試圖達到公平的社會,未來必將險象環生」。

若干原因可能造成所得分配差距擴大,例如產業發展不平衡、國民教育程度失衡、區域發展失衡、市場失靈等等。史迪格‧里茲也指出,「分配不公正是政治體系失能的因和果,導致經濟體系不穩定,而這又造成分配不均的情況惡化」;他論及全球貧富差距擴大問題時亦指出,「我們掉進向下沉淪的惡性循環中,唯有依賴協調一致的政策,才能從漩渦中爬出」。質言之,政府應善用社會福利、租稅等政策,以縮小貧富差距。

回顧二00一年之後台灣的所得分配狀況,二00一年可支配所得最高百分之二十家庭與最低百分之二十家庭的差距倍數曾達六點三九倍,同年基尼係數為零點三五0(基尼係數越低代表所得分配越平均),次高為二00九年的六點三四倍、零點三四五,但二0一四年已降至六點零五倍、零點三三六。不過,二0一七年起又從六點零七倍、零點三三七開始回升,去年已達六點一五倍、零點三四一。簡言之,馬政府時期想方設法降低貧富差距,蔡政府執政六年多來不但未能守住此一成果,反而呈現惡化趨勢。

從產業政策、就業市場的薪資觀察,近年來確實呈現強弱分化現象。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受僱員工薪資統計來看,去年工業受僱員工平均薪資較二0一七年上升百分之十二點八一,但工業當中的五大行業,僅製造業的薪資成長率高於百分之十二點八一,其他四大行業皆遠低於此一水準;而且,行業間的薪資差距也有擴大現象。

同期服務業受僱員工平均薪資成長率為百分之八點八七,遠較工業為低;而且,服務業當中的不動產業薪資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七點七,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亦高達百分之二十四點一三,不動產業、教育業的薪資成長率不但遠高於百分之八點八七,讓服務業當中的其他十二種行業望塵莫及,而且金融保險業與若干服務業行業的薪資差距也持續擴大。

再從主計總處公布的統計觀察,近十餘年來縮小可支配所得差距的租稅效果維持在零點一四倍,租稅效果最佳的二0一一年亦僅零點一六倍,顯示政府幾乎放棄了這項可以縮小所得分配差距的政策工具;甚至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還感嘆:「貧富愈來愈懸殊,所得和財產稅制愈來愈不公平」。另一方面,縮小可支配所得差距的社福效果卻從二0一八年的一點零二倍快速上升到去年的一點三四倍,某種程度也顯示蔡政府偏重以撒幣來縮小所得分配差距。

蔡政府應適當調整各項縮小所得分配差距的政策,否則富者可能越富、貧者恐將越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