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長新冠後遺症 別掉以輕心

台灣疫情迎向高峰期,確診人數日與俱增,越來越多民眾要面臨染疫後的後遺症,不論是輕症還是中重症、未來台灣將有好長一段時間,會有一群需要長期治療的新冠長期(Long Covid)症狀患者。

許多名人染疫後在社群平台發文分享自身染疫經驗,其中不乏後遺症帶來的不適感,某女主播雖目前已康復上工,仍會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形容就像「兩顆大饅頭卡在胸口的感覺」,深呼吸就會秒暈,並且從脖子後方開始發熱,講太多話還會喘,甚至會不斷咳嗽卻始終沒有痰,讓她懷疑這就是後遺症。另一名主播則表示自己解隔離前都蠻正常的,覺得自己生龍活虎,沒想到康復後症狀才開始慢慢出現。

根據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進行研究,分析二○二一年十月至二○二二年一月期間,約有七成六的確診者呈現輕症,不須住院治療,但四成三患者康復後會出現後遺症,尤以三十六至五十歲易染上「長新冠」,由於多數康復者甚至不須住院,故即便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也不可掉以輕心。

長新冠的症狀除了既有的新冠肺炎症狀外,多為呼吸問題、咳嗽和疲勞、腦霧、皮疹,偶有心跳異常、睡眠障礙、糖尿病風險提高等。許多輕症患者甚至是康復後兩三個月才開始出現後遺症,其中較為被討論的「腦霧」,是目前最常見的Omicron後遺症之一,主要症狀包括失憶、思緒混亂、注意力渙散等,間接造成患者康復的工作能力以及日常生活受到影響。

另外「皮疹」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症狀之一,通常會發生輕症患者身上,染疫期任一時間點都有可能起疹,不論是剛染疫、或即將康復的時候。值得留意的是,國際知名期刊「The Lancet」在今年三月二十一號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罹患新冠肺炎後,恐導致胰臟受損,間接影響胰島素分泌,致糖尿病和使用血糖控制藥物風險增加,並強調「應把糖尿病是為新冠長期症狀的後遺症之一」。

針對長新冠患者的治療與照顧,衛福部去年底公告辦理「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提供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的整合照護服務,並由社工評估家庭支持功能,協助轉介適當的社會福利資源。分別有「整合門診」和「住院整合照護」兩種,民眾若是解除隔離日起六個月內仍有新冠肺炎症狀,可洽詢整合門診看病治療。

大規模確診潮讓民眾陷入「自己是否早已染疫」的自我懷疑循環,倘若自己身為確診患者的親密接觸者或是同住者,即使完全無症狀,也可觀察自身是否有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可能性,切勿輕忽後遺症的不適感,否則若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將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