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醯胺保濕又能補強皮膚結構,但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市面上愈來愈多保濕產品標榜添加神經醯胺,它是什麼呢?比傳統的保濕成分更好嗎?有媒體提到神經醯胺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是真的嗎?

除了如凡士林、尿素、甘油等常聽到的保濕成分,近幾年神經醯胺也被視為最具潛力的成分,許多異位性皮膚炎或濕疹的患者,許多皮膚科醫師或廠商也推薦可以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的乳液。

神經醯胺結構特殊 保濕力強

神經醯胺為什麼會成為近年受注目的保濕成分呢?亞東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淑惠指出,神經醯胺又稱賽洛美或分子酊,是皮膚角質細胞間有脂質,神經醯胺是當中的成分之一,且含量高達50%以上。而神經醯胺又是由脂肪酸和神經鞘胺醇基構成,既親水又親油,能夠增加角質細胞的保水功能。

而異位性皮膚炎和濕疹的患者適合使用含有神經醯胺成分的保濕產品,是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絲聚蛋白的基因突變,王淑惠指出:「正常情況下,絲聚蛋白會分解成天然保濕因子來皮膚保住水分,但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因為這個基因突變、無法分解,所以皮膚會乾、癢。」濕疹則是因為病人會去搔抓而破壞皮膚屏障,保水和對抗外來物質的能力降低,神經醯胺可以形成一種皮脂封膜,防止水分喪失並保護皮膚。

(近來標榜添加神經醯胺的保濕產品愈來愈多,也有醫師建議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圖片來源 / Pexels)

美之道皮膚科診所院長邱品齊指出,整體而言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病人皮膚的神經醯胺含量偏低,所以相關的保濕產品會加入神經醯胺,希望藉此補足神經醯胺,在一些文獻上也證實有效果。

神經醯胺和常見的保濕成分有何不同?

市面上常見的保濕成分如低濃度的尿素、甘油、凡士林、玻尿酸等等,神經醯胺與他們有何不同?王淑惠指出,玻尿酸存在於真皮細胞間質當中,而神經醯胺則存在於皮膚較表面角質層。

依照功能來區分,尿素、玻尿酸屬於抓水、幫助皮膚吸收水分;凡士林等括物油脂則是鎖水,而神經醯胺因為跟皮膚結構相似,所以不僅能補強皮膚表面的結構,還能擴大皮膚的儲水能力,「因此也有研究發現,神經醯胺除了保濕,還可以緩解發炎症狀甚至有美白的效果,」邱品齊說。

神經醯胺會增加失智的風險?

很多研究證實,血液中的神經醯胺濃度愈高,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愈大,也有媒體寫道,含有神經醯胺的保養品也可能增加風險,這讓不少使用者產生顧慮。為什麼神經醯胺會與失智症有關?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胡朝榮指出,神經醯胺除了存在於在皮膚,也是細胞膜上的重要物質,也是細胞代謝後產生的脂質產物。

過去研究發現它與神經性退化疾病有關聯,血液中的神經醯胺濃度高,神經退化的風險愈大,而在體外細胞研究也證實,神經醯胺跟引發失智症的類澱粉蛋白類似,會引發細胞凋亡而產生退化,「而且這兩者息息相關,其中一者濃度愈高,另一者也會跟著高,產生惡性循環。」

(曾有媒體報導指出,外用神經醯胺會增加失智症風險,專家則認為不太可能。圖片來源 / Pixabay)

那麼皮膚外用的神經醯胺是否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邱品齊和胡朝榮都表示,外用保養品的神經醯胺跟血液中的無關,也不大會進入大腦,所以不會太過擔心。

神經醯胺成分種類多 這3種最常見

市面上有許多添加神經醯胺的保養品或乳液,有的寫了好幾種神經醯胺,有的只寫神經醯胺該如何挑選?邱品齊指出,目前發現神經醯胺有15種,而最常看到的是「神經醯胺1、3、6-II」,「但產品不能只寫神經醯胺,而神經醯胺1、3、6-II也已經是過時的寫法,正確應該是Ceramide EOP、NP、AP或Ceramide 3、6、9型」。

邱品齊指出,目前這3種僅是人體含量比較高的種類,並非只有這3種有用,而到底要使用幾種、怎麼搭配也都還未知,「只能說神經醯胺是有潛力的成分,但還有很多需要更多探究。」

另外,除了添加神經醯胺,有些產品也宣稱會加入鞘脂(sphingolipid),邱品齊指出,這是神經醯胺的前驅物,也就是形成神經醯胺的原料,有些廠商不只希望產品有神經醯胺,也希望能幫助身體合成,所以會添加鞘脂,在幫助合成上有些效果但沒有那麼直接。

雖然神經醯胺沒有禁忌症、幾乎所有人都適用,但由於神經醯胺種類多、標示和濃度也沒有規定,所以很難選擇產品,只能盡量選擇有把神經醯胺種類標示完整、有廠牌且用起來不會過敏的產品。

(神經醯胺雖然沒有禁忌症,但還是要購買標示清楚、不會過敏的產品。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神經醯胺比傳統成分好嗎?專家:不一定,若皮膚健康用一般成分即可

至於它的保濕效果有比傳統的保濕成分好嗎?邱品齊指出,雖然文獻上看起來神經醯胺有效,但還沒有大規模與傳統保濕產品比較測試的數據,所以哪一種比較好還需要確認,如果皮膚本來就是健康的,那麼用一般保濕成分就可以了。

王淑惠也表示,有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濕疹或皮膚乾癢的人可以使用,尤其老人家皮脂腺分泌不足,也可以嘗試使用,但由於含有神經醯胺的產品價格較高,所以還是要看個人經濟能力。

延伸閱讀:

8種錯誤保濕,小心變成「乾燥花!」

解決惱人的面子問題!告別「痘疤」7大關鍵

本月一個好改變:太香的乳液,別在洗澡後立刻擦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