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吻上民主的臉

People raised fist air fighting for their rights. Labor movement, election movement, no racism and union concept.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庚子年在新冠疫情肆虐之下,美國遭受政治狂風襲擊,世界民主體制陷入紛亂。悲慘的一年好不容易捱過去了,歷史翻開新的篇章,但秋風會吻上民主的臉嗎?

答案恐怕難以樂觀,主要是因為社群媒體已經成為政治運作的主導性力量,而人類對於這個時時捲起狂風暴雨的新媒介還無法妥善駕馭。

社群媒體問世之初,人們咸認網路民主的時代自此應運而生,因為社群媒體既可突破溝通障礙,縮短人際距離,建構自由開放的言論平台,更可推動政治的直接民主化及社會的深層次變革。社群媒體確實在世界各國的諸多抗爭發揮奇效,立下汗馬功勞,對於公民的政治參與也卓有貢獻,然而,社群媒體在美國國會暴亂事件中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卻使人們驚醒其重大的破壞力,所謂的「民主烏托邦」只是南柯一夢。

社群媒體的主要功效如果只是讓同一群人日以繼夜在同溫層中圍爐取暖,相濡以沫,形成越來越極端化的同質性政治觀點,而且異質性群體之間隨而愈益相互仇恨,造成政治與社會更為對立與撕裂,則民主政治與和諧社會的美夢必將一去不復返。

自由是社群媒體的靈魂,但人們在社群媒體中究竟是取得更多的自由抑或是失去自由而不自覺呢?社群媒體起初被普遍認知為可以有效促進解放個性、促進自由溝通、反抗政治與社會霸權,將帶來一個人們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全新時代。猶記Google在2004年首次招股書發布「別作惡」宣言,曾大剌剌地給自己戴上光環,儼然將是新人類的開拓者、自由世界的衛士,必可成為人們發動變革的有效工具。社群媒體無疑是有效的溝通工具,在互聯網時代架構了無障礙溝通的社交平台。經過「阿拉伯之春」引發的一場又一場衝突以及民主大夢的失落之後,人們赫然發現舊秩序誠如崩解了,但社會撕裂反在政權更迭後更加嚴重,分歧與對立在虛擬世界中愈演愈烈,終極結果是社群媒體革新不了政治,也革新不了社會。

世人逐漸看清,社群媒體百家爭鳴的背後存著一個商業巨靈在操控,市場的壟斷化和利潤的極大化是其最高運作法則。社群媒體以免費使用招徠大眾,然後透過分析龐大的用戶數據,推測用戶的喜好,再精準推送廣告與「服務」,賺取龐大的利潤。人們不得不承認,社群媒體所運用的應用程式可以使其比家人更懂用戶的心。

更可憂的是,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大大增加同質社群內的互動,因為不斷推送跟用戶喜好及想法貼近的帖文,形成厚實的「迴音牆」,大家在繭房中作繭自縛而不自覺。日以繼夜,無休無止,久而久之,用戶深深困在同溫層之中,既看不見外面廣闊而紛紜的世界,同時不斷加深與不同政見和價值觀的人之間的仇恨與敵意。

社群媒體已然成為政治煽動家的樂園。一眾政客和網紅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取悅網民,譁眾取寵不亦樂乎,煽動仇恨不計後果。川普就是此中能手,他從競選到掌政,憑藉簡單而又能挑動情緒的言詞,在社群媒體上廣獲粉絲讚好並大力轉發,最後竟連造謠選舉舞弊也讓數千萬美國人深信不疑。深究其實可發現,社群媒體披著自由主義的外衣,讓網民看不清其中資本逐利的本質,多在社群媒體營造的同溫層的暖流中樂此不疲,享受著安全感而無以自拔。即使在波瀾壯闊的香港「反修例」期間,先立下溝通、動員與組織的大功,但在運動走調扭曲之後,社群媒體卻成作惡工具,大量破壞店鋪、「私了」、起底等惡行,在反抗陣營的社群媒體帳號上竟普獲讚好。醜惡的景象清晰可見。

同溫層的聚合與取暖讓犯事者自我感覺良好,壯其膽量,暴其行動,油然興起英雄感,而痛恨「黃絲」的「藍絲」也對示威者喊打喊殺,大肆潑糞,由此爾加劇彼此之間的仇恨,結果一場運動成為社會和諧關係的一場浩劫。美國總統大選演變為的挺川與反川大戰,最終釀成國會山莊暴亂,不也是如此嗎?

另一個可悲現象是,原本可以促進資訊流通的社群媒體,現在充斥假消息,淪為謠言製造中心,無以計數的「未FC(核實)」傳聞在社群媒體上任意散播,政客們企圖透過網路世界形塑社會的價值觀和整體氛圍,因而蓄意說謊造謠,蠱惑民眾,煽動激情,深化人們的狹隘見解和偏激思想,因而給社會和政治帶來更大的衝突與不穩。由此激發一個大哉問:社群媒體傳播的訊息與言論需要管控嗎?

自由思想者一貫堅信「觀念市場自由競爭理論(Marketplace of ideas)」,強調各式各樣的言論如同商品在市場上相互競逐,自由的公民能夠理性地審議各類言論,經由歧異言論的相激相盪,可讓真理越辯越明,因此政府不應該有太多管制。這樣的理論奠基於人人均有平等近用信息的機會與能力,但大數據科技與AI的發展,已經打破了這樣的假設基礎。試想,當人們在社群媒體上不斷點閱特定政黨、政治人物、網紅或關鍵意見領袖的新聞和文章時,AI程式即刻蒐集使用者產生的大量數據,經過演算之後,可以自動製造並傳輸符合個人偏好的海量資訊,從而使其政治信息的光譜大幅度萎縮,形成看不見的同溫層傳播效應,其結果是隔絕人們與意見自由競爭市場的鏈結,並且排除了不受自己喜歡的言論,進而導致社會的分歧與政治社群的碎片化。由於不同立場的信息與言論平行而進,彼此難以產生交集,更無法良性互動,必然導致各群體內的思想和言論愈益趨於極端。

這樣的傳播現象經過政府、政治人物或企業為了控制言論市場而悉心操弄之後,變得更加惡性循環。網路空間由所有在互聯網上運行的應用程序總和所構成,在政治勢力與社群媒體經營機制的聯手操作之下,網路世界被餵養訊息、置入廣告、贊助媒體、買機器人按讚留言並且分享貼文等手段運用,足以影響社群媒體的AI演算機制,造成特定信息與言論不斷反覆出現在使用者介面上,使用者的點閱又助長AI挑選、過濾、剔除特定政治言論的機能,故而促進極化政治的進一步發展。

紐約時報一篇專欄文章將網路空間比喻為一個主權民族國家,沒有邊界,也不存在治理,卻有自己的各種加密通信系統,例如Telegram,在實體政府的聽力範圍之外,還有自己的全球新聞收集和分享平台,比如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甚至有自己的虛擬貨幣。這樣的王國法力無邊,威力無窮,不斷捲起狂風襲擊政治與社會,也讓極權政府得以設計和部署數位科技以加強其威權統治。

社群媒體對於政治理性實踐的危害,不只在民主社會中造孽,在專制政治體系中也以近似的機制在產生作用。中國大陸一位學者有感而發,痛陳非理性的情緒正在中國網路上蔓延,「反智的勇武之士,正在受到掌聲與鮮花的簇擁」,而如果不警惕這種非理性思潮的蔓延,不對這種惡性極端思潮加以阻擊,任其泛濫膨脹,則社會上理性人士的聲音將被淹没,社會大眾任由煽動家擺布玩弄,而陷入極端沙文主義的陷阱。由此可見,經由社群媒體吹襲社會與政治的狂風與歪風,已經灌滿東西方世界,正在塑造新型態的政治操控模式,颯颯秋風摧折民主於今為烈。疫情正在肆虐,可是疫苗在哪?

【作者 陳國祥/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台灣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央通訊社董事長、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自立晚報》總編輯、《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時報》特約主筆、時報育才董事長。 現為<大師鏈>傳媒顧問】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