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會計師:企業實質稅負24% 未分配盈餘稅應考慮再降低


撰文=陳怡樺 攝影=陳怡樺

在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登高一呼下,讓財政部端出的稅改方案中,雖然調高了營業所得稅17%至20%,但也把未分配盈餘加徵營所稅稅率由10%調降為5%。不過,台北市會計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柏華表示,在兼顧租稅公平的同時,也必須要考量到經濟發展,建議未分配盈餘稅的部分,要仔細考量是否還有調降空間,否則恐怕衝擊到企業的長久經營。

企業稅負負擔其實是24%

陳柏華表示,假設一間公司賺了100元,在繳納了20元的營所稅之後,剩下的80元若未分配給股東,必須加徵5%,等於要再繳納4元的未分配盈餘稅,兩者相加後,企業真正的稅負負擔其實是24元,也就是24%,並不只是單單調高為20%。

此外,陳柏華舉例,像是台灣不少上市櫃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非常高,營所稅提高對它們來說其實就是實質加稅,這已經影響到國際投資的意願。若再加上未分配盈餘加徵5%,對於這些有完整再投資策略的企業來說,恐怕會限制了他們的發展和對內、對外投資的規劃,對台灣的經濟也有不利影響。

至於對中小企業來說,衝擊又更直接。根據陳柏華在實務經驗中的觀察,不少中小企業為了不要多繳未分配盈餘稅,因此年年發股利,但發完股利之後使得公司的現金流量不足,財務立刻出了狀況,最後不得已又回頭向股東辦理現金增資。「這樣一來一往,說句比較直接的就是脫褲子放屁,不能否認有些企業必須保留一些盈餘,用來充實營運資金。」

企業未保留盈餘也不利經營發展

在現行兩稅合一制度之下,企業若沒有把獲利全部分配給股東時,帳上會有未分配盈餘,其實這部分會含有抵稅權,據估算,目前所有企業帳上累積尚未分配給股東的可扣抵稅額至少約有5000億元。

陳柏華解釋,在改革方案取消了廢除了兩稅合一部分設算扣抵制度後,未來這5000億等於就是一筆勾銷、歸繳國庫。股東們知道未來可以享受的抵稅權沒有了,它們能不能接受?會不會以此作為理由要求公司多分一些股利?其實這些都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更重要的,陳柏華認為,台灣企業普遍有現金存量不足的問題,就是因為國人長期以來對再投資的觀念比較薄弱。通常大家都希望公司有股利就盡快分配,但這樣長久下來,可能導致一些股東認為,不管公司狀況如何,有賺錢就趕快分配股利,反而沒有考慮到公司要長久經營所需要的投資和資源。

期望未分配盈餘加徵部分能有更細膩考量

企業現在多數反應,營所稅既然已經調高至20%,再課到5%的未分配盈餘稅等於是扼殺企業發展。陳柏華認為,其實財政部有非常完整的財政資訊系統,針對未分配盈餘加徵5%營所稅的部分,是否更能夠更精確、更科學化地去推算出有沒有調降、甚至取消的空間,在營所稅已經提高的同時,也一帶解決企業長久以來的難題。

陳柏華強調,綜觀來看此次的稅改方案已經能夠解決台灣多數的財稅困境,但仍有細節需要更深層、細膩的考量。同時,他也建議當方案送到立法院讓各界充分討論的時候,大家除了重視稅制的公平性外,也要留意效率性,最後才能真正達到簡政便民的效果。

延伸閱讀

■  瞎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買到地雷股
■  HTC與Google 一場撲朔迷離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