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場組培快繁技術 提升藍莓苗市場優勢

藍莓溫室栽培三年之果實。(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
藍莓溫室栽培三年之果實。(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

▲藍莓溫室栽培三年之果實。(種苗改良繁殖場提供)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為因應國內藍莓栽培業者的需求,歷經多年研究,成功開發出藍莓組織培養苗量產技術,該組織培養種苗在溫室內種植三年順利結果,且沒有果實變異現象,可供果農訂購種苗,應用於生產栽培之用。

種苗場指出,水果中的漿果精靈藍莓原產於北美洲,為多年生灌木,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桔屬(Vacinnium)植物,為小型漿果,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果實產期為4月至10月。目前臺灣的藍莓果實多為國外進口,因其富含花青素及其他抗氧化等活性成分,營養豐富,廣受消費者喜愛。藍莓果實除可食用外,可脫水乾燥製成果乾,亦可加工製成果醬販售。

種苗場表示,藍莓在臺灣屬於新興果樹,農民對於優質種苗的需求殷切。傳統以扦插苗為主,但繁殖倍數有限,無法短期大量供應均質的種苗,因此該場積極投入開發利用組織培養芽體增殖技術加上機械自動化生產模式,已可縮短種苗生產時間,提供大量優質組培苗。

由於藍莓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因此提高農民種植意願,藍莓種苗需求也隨之增加。種苗場具備藍莓組織培養繁殖技術,未來可接單生產藍莓組織培養苗,滿足果農栽培需求,歡迎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