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長:我之前就說過了 沒有改變台灣代表處名稱的意圖與計畫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圖:翻攝LithuaniaMFA推特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圖:翻攝LithuaniaMFA推特

[新頭殼newtalk] 路透社25日報導提到,為降低與中國的緊張態勢,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曾考慮請台灣方面調整駐立陶宛代表處的「中文」名稱。藍斯柏吉斯26日在國會接受記者聯訪時重申,沒有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的意圖與計畫,他表示:「我之前就說過了」。

藍斯柏吉斯近日曾與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會面商討對外政策,外界關注瑙塞達的態度是否促使他規劃更改台灣代表處名稱,因此才有路透社相關報導,藍斯柏吉斯駁斥並指出,他與瑙塞達討論的是如何有效應對中國對立陶宛的違法行徑,並對內降低各項風險、對外凝聚歐盟的共識與支持。

中國以我代表處名稱使用「台灣」一詞、「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由,持續對立陶宛外交及經貿強力施壓,甚至要求歐洲企業將立陶宛自供應鏈排除。路透社報導引述兩名消息人士說法稱,為緩和對中關係緊張,藍斯柏吉斯上週曾向瑙塞達提案變更「台灣代表處」的中文名稱,使其能如實反映英文名稱Taiwanese的字面意涵「台灣人」,但需經台灣同意。

根據中央社報導,3名立陶宛外交圈知情人士直指報導不實。其中一名立陶宛外交官員透露,過去內部曾討論在台灣代表處中文名稱加上「人」字的可能性,但這個堪稱「立陶宛政府底線」的方案後來也作廢,更何況中方已表態「更名也無濟於事」。立陶宛外交部本月初也表明,立陶宛政府歡迎台灣設立「台灣代表處」,此一決定「堅定不移」。

儘管立陶宛國內部分人士極力主張將代表處名稱由「台灣」改為在各國普遍使用的「台北」,以有效改善立陶宛和中國關係,但中共官媒「環球時報」(Global Times)22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直言,就算立陶宛變更台灣代表處名稱,立中關係「也不會回歸正常」,問題關鍵在立陶宛政府是否能認清現實並大幅調整目前的對中政策。

中央社援引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CIW)研究員宋文笛分析指出,立陶宛就算退讓,至少短時間內北京也「不會軟化」,否則「形同讓嚇阻力出現破口」。若中共的作為傳達的訊息是「知過能改」即可「盡釋前嫌」,將相當於鼓勵其他國家「挺台」。

宋文笛續指,北京若那麼容易安撫,「挺台」恐怕將從「大不諱」的準紅線議題成為無論如何都能「保本」的好生意,各國若嘗試「挺台」並成功頂住北京壓力,就能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自由民主陣營得分;若頂不住,則只要「修正錯誤」,就可望讓北京「盡釋前嫌」,且各國只要努力過,就算「功敗垂成」,至少也能在台灣面前得分,但北京「可沒那麼傻」。

更多新頭殼報導
不只台灣人反感! 英國首相強生:中國軍機擾台無益區域和平與穩定
賴清德出訪表明台灣是國家! 國台辦氣壞批撒謊:暴露謀「獨」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