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挺台遭中國經濟脅迫 歐盟祭報復法案挺自家人

立陶宛近年因公開挺台而遭到中國利用經濟實力予以報復。歐盟28日已同意未來將對來自中國等非歐盟國家的經濟脅迫,施加高關稅、限制參與公共投標等反制手段。

圖片
歐盟總部前的歐盟旗。路透社

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週二(3/28)對名為「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ACI)的反制機制達成共識。未來只要有歐盟會員國遭受非歐盟國家的經濟脅迫時,便可採取貿易報復手段集體反制。

路透社則在報導中直指,ACI的制定動機之一就是因為中國經濟脅迫立陶宛。另據中央社報導,雖然反脅迫工具的方案內容無一字提到中國,不過議會新聞稿說明政策背景時,則主動提及歐洲議會過去「在多個決議中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立陶宛的經濟脅迫」,包括去年129月通過的決議案。

立陶宛2021年允許台灣在該國設置名為「台灣代表處」的准使館機構,打破台灣在非邦交國設置「台北辦事處」的名稱慣例。中國因此對立陶宛展開經濟報復,禁止立陶宛商品進口,同時也施壓與中國往來企業不得使用立陶宛原料。

歐盟對此上告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則是否認刻意報復立陶宛。由於透過WTO解決貿易爭議通常得耗時一年以上,再加上荷蘭日前限制出口半導體科技去中國,很可能再招致中國的經濟脅迫,歐盟於是決定祭出ACI集體反制措施。

根據ACI內容,歐盟各國在投票認定某會員國遭他國經濟脅迫後,會先透過溝通協調。一旦溝通無效,歐盟便會對脅迫國施加高進口關稅並限制參與歐盟公共發標案。雖然整個過程可能長達一年,但歐盟官員認為,與制裁他國的程序相比,ACI不須經過所有會員國同意便能實施,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生效。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朗吉(Bernd Lange說: 「不論是否真的會用到,有時把槍擺在桌上是必要的。」他同時指出,ACI是最終武器

朗吉坦言,有些會員國不喜歡這套方案,擔心過於針對性,想要淡化政策手段,但他「不能讓該案變成無牙老虎」,因此歐洲議會加碼要求設定時間表,包括3個月調查期、6個月反制措施討論期等,1年內須完成具體案件決策,以避免行政程序拖太久致使反制無力。

議會也將脅迫行為範圍界定更明確。若他國不滿意歐盟或其會員國的政策、政治立場,包括議會的決議案,而採取貿易、投資等經濟上的脅迫報復行為,歐盟就可依據這套反脅迫工具祭出反制措施。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