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政壇分歧下 台灣再送10億融資大禮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周二(11日)與立陶宛經濟暨創新部召開視訊會議,席間台方表示將提供10億美元作為融資基金,法展台立經濟合作項目,而立方則表示立陶宛駐台經貿辦事處目標今年春天開始運營。

立陶宛在允許台灣在維爾紐斯以「台灣」為名開設代表處之後,遭中國以強硬的經濟手段進行打壓。對此,台灣國發會早前提及將設立2億美元的「台灣中東歐投資基金」來投資立陶宛企業,在11日台立會談後則表示,也會提供10億美元的融資基金額度。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援引立陶宛經創部新聞稿,其中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指出,這些資金將為台立聯合項目提供優惠條件,讓台灣的投資盡快到達立陶宛。

「我建議將立陶宛視為半導體行業的潛在投資地點,我們重視台灣在立陶宛的投資計劃,現在非常重要的是,我們需制定一個能夠帶來實際成果的明確議程,」阿爾莫奈特說。

美國媒體Politico報道,隨著歐洲在半導體領域上處於落後狀態,立陶宛對台灣的支持可能可以使之獲得半導體的投資,而這是一筆「法國和德國都夢寐以求的意外之財」。

法國智庫蒙田學院的亞洲項目主任Mathieu Duchâtel也向Politico表示:「台灣正在聰明地打經濟牌。顯然,台灣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東西來加強歐洲的半導體產業生態,而這與深化台灣的國際空間有關——所以這是一種經濟國策。」

立國政壇有分歧

然而,立陶宛對台灣的支持,近來也在國內政壇激起了不同的聲音。LRT報道,立陶宛工業家聯盟主席賈努維丘斯(Vidmantas Janulevicius)指出,許多立陶宛貨物在運抵港口後皆發生無法裝櫃丶出不了中國的情況。截至目前,類似情況已經影響了大約100家立陶宛企業。

「政府在決定用這個名字(台灣)開設代表處之前,就應該計算一下潛在的損失,」賈努維丘斯表示。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da)近日接受立國媒體采訪時更稱,允許台北使用台灣的名字在維爾紐斯開設代表處是一個「錯誤」。立陶宛副外長阿多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則坦言,來自中國的壓力比政府原先預期的還要巨大。

「我們對(設立台灣辦事處的)風險的評估一直停留在中立雙邊經濟關系上,即我們和中國的進出口量並不多,不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阿多梅納斯9日向LRT表示,「但中國不僅在中立雙邊關系上進行反應,還對歐盟的單一市場進行了制裁。這是難以被預見的。」

中國對立陶宛的施壓擴及到了其他與中國有密切經濟合作的歐盟國家。以立陶宛第四大投資國德國而言,許多在立國設廠的德企無論自中國進口必要零組件,或是向中國出口成品都遭遇困難。

代表德國企業利益的波羅的海德國商會(AHK Baltikum)日前就曾致函立陶宛政府表示,在立中關系緊張下,德國投資者恐被迫關閉立陶宛境內的生產設施丶停止投資計劃。

不過,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則一直是友台立場,他重申對開設台灣辦事處一事的支持。11日,他透過臉書貼文表示,「來自台灣的人希望被稱作台灣人,這完全正常,也不違背任何立陶宛的國際義務或協定」。

立陶宛成美中歐角力舞台

立陶宛政府對台灣的支持,不僅在立陶宛國內引起爭議,在國際上也成為了美中歐三方的角力舞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日便敦促立陶宛「糾正錯誤」,並批評美方挑動立陶宛當局破壞「一中」原則,「妄圖拿立陶宛當炮灰,配合美國『以台制華』的政治算計。」

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11日則表示支持立台深化合作,強調這是立陶宛主權決定,並指美國「一向表達歡迎台灣與立陶宛深化合作,包括互相在首都設處」。他並稱,立台合作也有助擴大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有意義的參與。

在歐盟內部,包括法國在內等主要國家也表示將采取行動抵御北京的施壓。Politico報道,今年上半年接掌歐盟輪值主席的法國預計「很快就會采取行動」,支持立陶宛;德國也派出經濟暨氣候保護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於本周訪問立陶宛,與維爾紐斯一同討論如何協助企業因應中國施壓。

歐盟國家外長非正式會議13日將在法國西部港口布雷斯特舉行,屆時歐盟與中國的關系將成為重要議程。一位歐盟資深外交官向Politico說,預計德國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和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可能會與立陶宛的藍斯柏吉斯一起,在會議上組成一股對中國保持戒心的強烈聲音。

(綜合報道)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