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商轉 陸盼擴大總發電量佔比

大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自從去年正式投入商業運轉後,核電機組建造受到更多關注,業內人士透露,預估大陸未來每年會建造6到8部核電機組,爭取在2035年核發電量達到總發電量的10%。

圖/翻攝自微博
圖/翻攝自微博

這是位在廣西防城港的紅沙核電站,2023年1月10日宣布,核電站的三號機組並網成功,不但代表這個機組具備了發電能力,也預告了朝向商業運行的目標前進,而且是大陸西部地區第一個使用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發電機組。

廣西防城港核電站工作人員高小龍:「機組的各項狀態指標正常,並網標誌著我國西部地區,首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正式具有了向電網輸入電力的能力。」

廣西防城港核電負責人梅俊:「後續將按計畫執行聯網調適,進一步驗證機組可靠性,最終經168小時試運行驗證通過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自從2022年3月「華龍一號」示範工程全面建成投入運轉後,為大陸核電技術的發展與建設,帶入新的階段,尤其更採用先進的防護技術和建築工法,提高機組運轉的安全性。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工程師陳富強:「在我身後是華龍一號示範工程,華龍一號是在我國30餘年,核電科研設計製造建設和運行經驗基礎上研發設計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工程師王丁:「華龍一號創新採用177堆芯設計,降低堆芯功率密度提高設計安全水平,還有華龍一號的招牌技術能動加非能動設計理念,結合了能動系統的高效成熟和非能動系統的無需電源的優勢,安全殼內的大容量水箱可以在失去動力源的情況下,依靠重力將堆芯餘熱排出。」

央視新聞片段:「它擁有兩套可以控制反應堆,運行功率的控制棒其中一套用於平時的控制,另一套用電磁鐵固定在堆芯頂部,一旦反應堆堆芯發生意外導致斷電,電磁鐵失去磁力控制棒就能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堆芯內部徹底中斷反應。」

通過五套安全系統華龍一號發生事故的概率,從第二代的十萬年分之一降低到了百萬年分之一。

大陸業內人士透露,華龍一號吸引許多省市對核電建設的興趣,除了符合中央「低碳環保」的要求外,也具有快速推動經濟、城市供熱和生產醫療元素的發展潛力。

浙江嘉興核供熱項目經理陳麗麗:「我們核能供熱要做一個引領示範的作用,我們就是想把優惠讓利給用熱的企業。」

浙江秦山核電站專案負責人李世生:「利用這個商用的反應堆,來生產其他的醫用同位素在國際上國內也是沒有這個先例的,不管是你在安全論證上的困難,你還是在裝備製造這些工藝上會碰到一些困難。」

浙江秦山核電站總經理鄒正宇:「目前我們還在緊鑼密鼓開展的,就是同位素的生產。」

除了核電之外,大陸在非化石能源的應用上也是不遺餘力,並且在去年年底,正式動工興建全球最大、海拔高度最高的混合式抽水光伏蓄能電站。

大陸國家開發投資集團總經理王海波:「總裝機達到420萬千瓦,成為全球最大的混蓄充電寶,它可消納700萬千瓦左右的風光新能源。」

中國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衛斌:「未來的能源發展核心的呢,實際上就是低碳這零碳的非化石能源像風能、太陽能、水能、核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等這些能源的開發利用。」

為了推進雙碳目標,大陸在能源轉型上,不斷探索各種可能,並且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同步發展。

中國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孟振平:「我們分析啊供電情勢呢,還是一個比較偏緊的一個局面,必須實施科學精準的電力調度,所以我們就專門建立這麼一項機制就是叫產業鏈模式的有序用電機制,保單個用戶到保一個供應鏈,增強發電側供給能力的提升,就必須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這個步伐。」

中新社也報導,根據電力機構一份研究數據顯示,未來三年大陸電力需求依舊保持剛性增長,電力供應也成為國安議題的重點之一,除了要想方設法提供最大保障之外,已經正式商轉的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華龍一號」,目前也有七個在建機組,以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供應比例。

更多 TVBS 報導
威力猶如加特林機槍 陸網紅煙火大缺貨售價漲10倍
因小失大!陸男駕奧迪A5撞爛飯店大門 竟是因「這件事」
C919空機驗證飛行 檢視東航安全運行能力
貴州最刺激「懸崖飯店」 躺著俯瞰整片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