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大腸癌術後易復發 針劑接續口服化療增存活率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中秋節全家團圓,就是要好好飽餐一頓,但是,煙燻香腸、燒烤紅肉攝取過量,以及愛好狂灌含糖飲料,小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尤其,大腸癌早期沒有特別明顯症狀,因此建議民眾應配合政府大腸直腸癌篩檢,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其中,對於治療後又容易復發的第三期大腸癌患者,目前治療成效已經有突破,以標準針劑輔助性化療之後,再接續口服藥物治療1年,能降低腫瘤復發率,並提升存活率。

(影音/攝影記者江旻駿)

第三期大腸癌術後易復發 針劑接續口服化療增存活率
第三期大腸癌術後易復發 針劑接續口服化療增存活率

大腸癌連續9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

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告2014年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經連續9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1名,新發生人數更首度突破1萬5千人。每10萬人當中,就有45個人診斷罹患大腸直腸癌;平均每33.3分鐘就增加1名大腸直腸癌病例;國人千萬別輕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王照元副院長表示,大腸癌發生原因主要來自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其中環境因子與飲食息息相關,近年國人飲食西化,紅肉攝取過多、喜好吃煙燻燒烤食物、甜食糖飲吃太多,加上缺乏運動、經常抽菸、喝酒等習慣等,都是造成大腸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王照元副院長表示,對於治療後又容易復發的第三期大腸癌患者,目前治療成效已經有突破。(攝影/江旻駿)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王照元副院長表示,對於治療後又容易復發的第三期大腸癌患者,目前治療成效已經有突破。(攝影/江旻駿)

初期無特別症狀,定期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直腸癌初期並無特別症狀,可能發生之症狀與腫瘤位置相關,可區分為左大腸與右大腸,如果右側大腸(如升結腸)罹癌,容易出現慢性貧血、食慾不振、體力變差、體重減輕。若左邊大腸罹癌,例如乙狀結腸、直腸等或接近肛門口,初期症狀為腹痛、血便、大便習慣改變。此外,需注意大腸直腸癌的症狀與痔瘡類似,而容易延誤治療,所以,一旦有以上症狀,應立即找醫師檢查,以確定病因。

依照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分期標準,大腸直腸癌依據腫瘤的深度、是否侵犯淋巴節及遠端轉移與否分為四期,從第一期至第四期。腫瘤未侵犯到淋巴節屬第一期至第二期;侵犯到淋巴節則屬第三期;若不幸遠端轉移至其他器官則為第四期。罹患第一期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約為85%、第二期70%、第三期55%、第四期就只剩12%。定期配合國健署政策接受大腸直腸癌篩檢,才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有較高的存活機率。

第三期大腸癌手術切除腫瘤 再加輔助性化療

現行針對第零期到第三期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大部分都可以手術切除腫瘤,惟第二期及第三期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在術後須再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因為在手術後,仍然可能有許多肉眼無法看見的殘存腫瘤細胞,所以必須於術後接續給予輔助性化療,藉以殺死殘存腫瘤細胞。

第三期大腸癌與直腸癌,治療方式有些許不同,其中第三期直腸癌目前新趨勢是在術前做同步放化療,先縮小腫瘤,待期別下降後再進行手術,最後再視病理報告輔以化學治療。而對於大腸癌的患者,根據國際大型臨床試驗結果,在術後接受由5-FU加上鉑金類藥物所組成的針劑輔助性化療6個月,可以顯著增加病患5年無病存活率至近75%,此治療模式已成為國際標準治療,而台灣也在2009將鉑金類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以造福更多病友。

國人飲食西化,紅肉攝取過多、喜好吃煙燻燒烤食物等,都是造成大腸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國人飲食西化,紅肉攝取過多、喜好吃煙燻燒烤食物等,都是造成大腸癌發生的危險因子。

第三期大腸癌術後3年易復發 針劑化療接續口服化療增存活率

根據臨床觀察,即使第三期大腸癌患者接受過上述完整治療後,仍然有復發的風險;根據統計,約有7成的復發發生於術後3年內,也就是說,病患的術後前3年是復發的高峰期,如何在這一段期間避免病患復發,就是重要關鍵。

最近兩篇研究論文期刊發現輔助性化療後再接續口服藥物,可以降低復發率。王照元副院長表示,在臨床上也觀察發現第三期大腸癌病患最常在術後第4個月與第15~16個月復發,因此建議在針劑輔助性化療之後接續以口服5-FU化療治療1年,能降低腫瘤復發率,進而提升存活率。

大腸癌篩檢別輕忽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有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至醫院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