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全國「慈悲科技 創新競賽」成績出爐

為鼓勵青年勇於追逐夢想及自我實踐,慈濟基金會與慈濟科技大學共同舉辦「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
為鼓勵青年勇於追逐夢想及自我實踐,慈濟基金會與慈濟科技大學共同舉辦「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學生邱士軒、徐卉盈,以長照2.0為主軸研發一款名為「NGTF」友善餵食流程的灌食器套件,可改善現有鼻胃管露出和容易滑動的問題;而臺中市私立新民高中國際貿易科二年級姜慧妹、張嘉妤、陳莉婷則以「喵星人」為發想對象研發友善環境的貓砂,已有不少「貓奴」躍躍欲試,分別在第五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中獲得大專院校及高中職組別中第一名。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線上頒獎」給大專院校組第一名團隊。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線上頒獎」給大專院校組第一名團隊。

徐卉盈表示,NGTF包含快拆的鼻胃內外管、灌食架、鋁箔包裝的營養素與水及抽液器,NGTF的鋁箔包裝可快速安裝於灌食架上進行灌食,減輕家屬與醫護在灌食時手部高舉和需雙手操控的負擔;而可收合與自行組裝並灌食的設計,讓病患能方便攜帶,減少外出的不便。

NGTF還可固定於鼻腔的內管及可拆卸的鼻胃外管設計,改善現有鼻胃管露出和容易滑動的問題,提升病患接受度和自信心,降低鼻腔壓傷與病菌侵入的問題。 若搭配抽液器,還能為早產兒與無法自理的病患進行灌食前的胃內狀況評估。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線上頒獎」給高中職組第一名團隊。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線上頒獎」給高中職組第一名團隊。

而新民高中團隊根據養貓民眾通常最煩惱的處理貓砂問題探討,除貓砂的品質還考慮價格及更換時長及次數,其中,貓砂更換後會直接當成一般垃圾送進焚燒場進行焚燒,如此造成地球空汙的負擔,且貓奴們花在貓咪身上的金額也龐大,因此團隊利用廢棄的太空包及木屑製成一款不僅可以增長時效且使用完畢可直接堆肥二次利用,不但友愛地球環境且寬裕荷包。

10月16日第五屆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以線上決賽的方式舉辦,主連線會場,工業技術研究院行政服務處蔡禎輝副處長、宏福實業集團公益慈善籌備處傅廷瑋處長、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三位評審,一一針對共計25組決賽團隊(大專校院16組、高中職9組)的發明,提出生活實用、操作便利、價格合理、市場接受、應用難易等層面,評核審視產品的整體完整度,並回饋各團隊建言與問題,部分產品在對應弱勢族群的研發過程中,也期許永續發展及社會影響等思維。

25組決賽團隊(大專校院16組、高中職9組)在線上角逐獎項也分享交流。
25組決賽團隊(大專校院16組、高中職9組)在線上角逐獎項也分享交流。

「它不僅僅是一項產品,除了有連動科技的硬體運用,更有牽動慈悲人性的溫暖能量!」慈濟基金會自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提供青年所需要的支持與舞台,為鼓勵青年勇於追逐夢想及自我實踐,舉辦「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迄今2021年邁入第五屆,包含臺北市政府蔡炳坤副市長、北市府教育局曾燦金局長、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及熊士民副執行長、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及林祝君研發長等人在線上給予學子勉勵及肯定。

「不只是競賽,各團隊透過角逐的過程中,激盪出更多創新元素!」第五屆徵件對象從原大專院校擴展到高中職類組,「教育除了向下紮根,也可以向上延伸,彼此分享創意想法、交流研發經驗」,一場競賽將課堂向外延伸,成為參賽的全國青年學子們另類的校外教學體驗。競賽以環保為主軸,擇慈善或醫療為研發主題,發揮慈善心與創造力,開發具足創新創意且具體可用的作品,進而解決上述相關問題。

三位評審針對團隊發明提出生活實用、操作便利、價格合理、市場接受、應用難易等層面,評核審視產品的整體完整度。
三位評審針對團隊發明提出生活實用、操作便利、價格合理、市場接受、應用難易等層面,評核審視產品的整體完整度。

由慈濟基金會與慈濟科技大學共同合辦的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2021年邁入第五屆之際卻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然而大環境不減青年學子的創意發明,透過關注多元的社會議題,進而觸及更寬廣的族群與層面,探討問題並提出研發的解決方針,在這場疫情的大災難中,看見人與人之間持續啟發慈悲心,對今年參賽的師生團隊無疑將是最可貴的大哉教育。

慈濟基金會自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提供青年所需要的支持與舞台。
慈濟基金會自2017年起辦理「Fun大視野‧想向未來」青年創新推動計畫,提供青年所需要的支持與舞台。

(撰文、攝影/顏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