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臺北文學獎頒獎表揚24位創作者 題材多元豐富

第26屆臺北文學獎舉辦頒獎典禮
第26屆臺北文學獎舉辦頒獎典禮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期盼臺北文學獎能讓華文創作者自由表達和展現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期盼臺北文學獎能讓華文創作者自由表達和展現
第26屆臺北文學獎年金評審代表朱亞君(左)與2位年金入圍者沐羽(右1)、洪芳怡(中)
第26屆臺北文學獎年金評審代表朱亞君(左)與2位年金入圍者沐羽(右1)、洪芳怡(中)
羅漪文以《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作品獲臺北文學獎年金
羅漪文以《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作品獲臺北文學獎年金

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第26屆臺北文學獎舉辦頒獎典禮,表揚包括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24個獎項。文化局表示,本屆得主身分背景多元,創作主題包羅萬象,得獎作品都收錄於《生於火:第二十六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中,提供民眾瀏覽閱讀,未來也將陸續在公車捷運、廣電媒體、劇場等不同形式與讀者分享。

 

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表示,臺北文學獎創辦至今已邁入第26個年頭,已有約720位創作者獲獎,期盼它能成為華文創作者能夠自由表達及展現的平臺。此外,今年評審陣容有老中少,像是一場文學的同學會,臺北文學獎至今已辦理26年,時間堆叠出美好的歷史,也培養出許多文學人才,他們的作品一代比一代更好,展現了活力和創作能量,也安撫很多人生命中的焦躁、不安與寂寞。蔡詩萍局長期望藉由這個獎項的持續辦理,承先啟後地開創出臺北文學以至於華文文學的高度與視野,豐富這座城市的生命與心靈。

 

評審代表朱亞君則表示,今年的評審過程相當困難,因爲稿件多,閱讀的文字更多。然而,今年也是最令她興奮的一次評選經驗,因爲創作者非常國際化,除了臺灣外,也包括歐洲、北美洲和亞洲其他國家作者參與;題材也十分多元,包括愛情、家庭到科幻。本屆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的3位入圍者張傘、洪芳怡、沐羽,分別以當代女性的感官書寫、臺灣早期音樂產業的人物故事、香港人的族群離散經驗,提出題材多元、各具風格的創作計畫。朱亞君也向3位年金得獎者表達最深的敬意,三位得獎者創作題材都截然不同,非常期待在一年以後看到他們的成果。

 

第26屆臺北文學獎自去(112)年11月初至12月底公開徵稿,總收件數高達1,902件,投稿數創歷年新高,總獎金高達253萬元。本屆得主身分背景多元,包含學生、專欄作家、教師、調香師、視障按摩師、戲劇工作者、音樂文化研究者等;外籍得主共有4位,2位來自中國,2位來自香港;年齡橫跨20歲至50歲不同世代,創作主題萬象紛呈,涵蓋社會觀察、親子關係、疾病書寫等,展現豐沛的創作能量。第24屆文學年金為本次頒獎典禮最大獎項,由羅漪文《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法律之前,不讓移工喪失權益與尊嚴》獲得本書透過司法通譯的特殊視角,講述移工族群罕為人知的困境與生命故事,本書已於今年1月由寶瓶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