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醫奉獎 肯定簡守信院長特殊貢獻

第三十三屆醫療奉獻獎舉行頒獎典禮,今年有八人獲個人獎,唯一獲得特殊貢獻獎的是台中慈濟醫院長簡守信,身為整形外科的他,曾遠赴偏鄉,在花蓮義診12年,關注社會醫療看不見的暗角。海外賑災也有他的身影,除了本業之外,簡院長還因為主持「大愛醫生館」,一手包辦醫療節目,獲得金鐘獎肯定,是醫界少見的金鐘獎得主。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醫療奉獻獎它已經辦了33屆,但是事實上在33屆之前,就已經有無數人在做醫療奉獻的事情,在未來的無數年也一樣,會有更多的人在參與醫療奉獻的事情,也許我們只是代表但是更多的,是代表著這分永遠不變的愛。」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不只是買來的書,這是看過的書,念過書以後我會做筆記,放到電腦裡面,可以找到資料。」

讀過的書多到得分放好幾處,但書中養分都滴水不漏完整留存。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讀過以後印象很深刻沒有錯,你過一陣子會忘掉,所以我就把它整理出來。」

暫且把這些素材比喻成各種藥品,它們的成分、來源與使用時機,簡守信都瞭若指掌,建立資料庫,遇到對症下藥的時機,就能輕易地從中抓出,並且精準配成一道道處方。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簡守信:「為什麼叫離騷呢,離的意思是罹患的意思。」

2千多年前屈原懷才不遇,導致憂悶成疾;曠世奇才貝多芬,如果生在當世獲得治療,西洋音樂史將截然不同。古今中外名人遭遇,透過他信手捻來,都變成醫學常識。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他聽不到,他用感受的,所以我們聽覺有兩種。藝術本身的多樣性、它的層次感,事實上跟醫療的層次感,就好像漣漪跟漣漪之間,可以有那樣的互動。」

最怕一成不變,失去熱情,人才培育不只在醫院,他還帶隊到歌劇院,從藝術人文著手;海外參加醫院年會,他也充當整團醫師的導覽,在維也納解說藝術史。

台中慈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 林英超:「提升我們在藝術方面看到的深度,要不然以前我們都只看它的封面而已,這個我們就很難跟得上他的腳步。」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放輕鬆,沒有關係沒有關係,我們會想辦法給你幫忙,好不好?」

病友親屬:「我想說他只是來看我孫子而已,結果他連我都看,看大家這麼關懷,我覺得講不出來。」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像這樣來看以後,我們就更了解,讓這些可能沒有人會去注意到的角落,有他可能改變的未來。」

脊損病友 江永旭:「沒有慈濟師兄師姊、簡院長他們介入的話,我應該還是躺在床上等死吧。」

台中慈院醫秘 邱國樑:「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的領導風範,是我在院長身邊10幾年來得到最大的收穫。」

台中慈院院長 簡守信:「我們的磁場、病人的磁場,你能夠去感受到的時候,自然病人就會讀得出醫護同仁對他的那分用心。」

那分用心,就是身為醫者的初衷,慈悲且堅定,溫暖又有力量,因為人間就是他的診間。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北加州志工拜會上人 30而立分享奇蹟
義診現場按摩.剪髮 由內而外關心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