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屏東演藝廳 美育推廣無處不在!

簡秀枝》屏東演藝廳 美育推廣無處不在!
簡秀枝》屏東演藝廳 美育推廣無處不在!

到屏東,慕名參觀屏東演藝廳,巧遇沙龍音樂會。尤其聽到熟悉的《少女祈禱》、《小星星變奏曲》,令人會心一笑。9月26日的沙龍音樂會,就在屏東演藝廳一樓大廳舉行,由歐禮安吹奏長笛,徐又新演奏鋼琴,讓在地觀眾免費欣賞。

音樂會由歐禮安獨奏馬卡丹特的變奏曲開始,那是選自唐.喬望尼的曲子,詼諧風趣。接著是德梅爾斯曼以蕭邦主題幻想曲給長笛和鋼琴的曲子,浪漫中見真情。衞多給長笛和鋼琴所寫的組曲,洋洋灑灑4大樂章,變奏之趣,盡在其中。

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又新所彈奏的兩首曲子《少女祈禱》、《小星星變奏曲》,大家耳熟能詳的,欣賞之餘,彷彿回到陪伴子女學琴上課歲月中。

徐又新解釋,挑選這樣平易近人的曲子,希望大家在熟悉旋律中,更願意親近古典音樂。徐又新同時說明曲子背後的動人故事。

原來《少女的祈禱》是出自波蘭女作曲家特克拉·巴達捷夫斯卡-巴拉諾夫斯卡(Tekla Bądarzewska-Baranowska,1834-1861),在她短暫的27年生命中,作了30首曲子,其中《女少祈禱》創作於1851年,當時她才17歲,如詩如畫的年代,寫下柔美哀傷的曲子,成為她唯一的傳世名作,在全世界街頭巷尾,傳唱不絕。

但這首子,因為有「祈禱」,時值二次大戰後,蘇聯攻佔波蘭,無神論者的共產黨,認為該曲宗教味太濃,列為禁歌。在兵荒馬亂中,人命都不值錢,更何況小女孩的創作曲,長久沒人演奏,日子一久就被遺忘。

這首曲,發表於1859年,是首結構簡單的鋼琴變奏曲,降E大調,4/4節拍,主題柔美而略帶傷感,接4小節前奏後出場,4次變奏後全曲結束,左手和弦以簡單的屬七和弦和主三和弦為主,難度一般,是寫鋼琴學子必彈曲子。

作曲的波蘭少女辭世已1個半世紀,早已化作塵土,但音樂的永恒性長存,這大概是愛作夢的波蘭小女作家,始料未及的發展吧。這首曲子,更深入許多國家的民間生活。日本人,拿來作為街頭紅綠燈,給盲人警示的音樂。

美國人更天真,拿這首曲子,招呼大家出來買冰淇淋。在香港,陳輝陽譜寫的《少女的祈禱》尾端旋律,也引用其主題旋律。

在台灣,更成為街頭巷尾收集垃圾的標誌性旋律。當到了垃圾車沿街收集垃圾時間,就會隨車廣播這首曲子,許多家庭主婦,聽到這曲熟悉的音樂,就會奪門而出,出來傾倒垃圾。

徐又新昨天在彈奏之前,特別解釋把少女祈禱與垃圾車連結的由來。他說,在某個時代,有位類似衞福部長陳時中的好官員,因為常聽女兒練琴彈奏《少女祈禱》,他也朗朗上口,因此就選擇該曲,為台灣垃圾車上路,披上浪費色彩。(按,該官員應該是1962年接任台灣衞生處長的許子秋)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