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期許史博館回歸專業治理

簡秀枝》期許史博館回歸專業治理
簡秀枝》期許史博館回歸專業治理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回歸專業,一直是各界對美術館長的期待,但並不容易做到。紛擾大半年的館博界人事,總算有了比較貼切的安排,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廖仁義接掌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梁永斐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掌舵。這不一定是最理想化的人事安排,但至少比較正常化。

  之前,梁永斐館長只領一分薪水,卻身兼多職,展現了三頭六臂的超人能量,令人由衷佩服。據文化部,梁永斐於2020年11月接任國美館館長後,順利完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館、持續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相關研究與展覽、國美館軟硬體升級等重要任務;兼任史博館館長期間梳理國美館及史博館兩館分工定位,並完成史博館館藏盤點,更讓延宕已久的整建工程順利步上軌道,預計於明(2023)年8月試營運,對於整建後營運方向梁館長亦有完整擘劃。

  如眾所皆知,梁永斐除掌理國美館外,又兼任已故藝術家席德進基金會董事長,屬文化部管轄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也由他兼任董事長,不定期北上打理。

  更神勇的是,他自今年元月接下廖新田歸建留下的史博館長一職。史博館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但因為館舍整修工程延宕,2023年才試營運,2024年才可能正常化。

  台北市原來就缺乏舉辦國際大展的展覽場地,另一重要展場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也因故宮大整修計畫在即停辦多時,史博館正是大家企盼最殷的國家博物館。如今,史博館「更美的再見」,延了又延。

  據文化部,該人事安排是借重梁永斐長年在行政機關工作的能力,到史博館抓問題,對症下藥,同時,利用身兼國美館與史博館長之便,把兩所同為文化部館轄的博物館庫房,重新清點,作合適歸位,讓未來兩館再定位(rebranding)的典藏路線與營運方向更明確。

  的確,史博館於1955年成立,1965年故宮博物院才開幕,直至198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成立,台灣才真正進入現當代美術館時代。史博館也率先挑大樑,舉足輕重的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台灣東方五月畫會展覽都由史博館出面主導,為台灣的美術館作鋪路工作,意義非凡。

  1960年代台灣推動中華文化復興,史博館就做起「中國書畫藝術世界巡展」的先導部隊,而90年代中後期,西洋美術在台灣備受關注,史博館與民間企業合作,引進西洋美術大展。史博館典藏品主要以原河南博物館運往台灣的藏品、加上日本歸還的部分中日戰爭中掠奪文物為主,共五萬餘件。

  藏品中多為早期商朝開始的河南一代的古代文物,也有部分台灣出土的早期文物,加上當年教育部送藏的現當代作品,包括成批的常玉、張大千等重要藝術家之作。不管就歷史發展軌跡,或從典藏品的豐富性來看,史博館角色至為重要,因為許多歷史的偶然與必然,讓史博館「身兼多職」,在强調專業的時潮中,21世紀的史博館如何再定位,與66歲之齡的硬體館舍整修同樣重要,若能妥適盤點典藏品,重新歸位,把史博館專業品牌極大化,實在是當務之急。

  期待梁永斐可就此專心在史博館落實館舍整建,同時盤點龐雜多元的典藏品,重新讓國家藝術財產合適歸位,也釐清早年入藏的台灣現當代美術作品是否交撥國美館,讓史博館以更清晰的定位,迎接「2023年12月底前完成」,2024年的新開館的史博館新未來。

  民眾真正想看到的是梁永斐發揮30年公職長才,嚴肅認真思考「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成立的第一個國立博物館」的扛鼎角色,把館長做到極致,讓史博館成為與故宮博物院同位階的國家博物館。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為梁永斐。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