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啓航

簡秀枝》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啓航
簡秀枝》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啓航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台豐球場的茶屋(Tea House)、門房(Gate House)落成了,葡萄牙籍建築師阿爾瓦羅.西薩(Álvaro Siza,1933-),完成在台灣「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的最後二塊拼圖,老驥伏櫪,神來之筆。

「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包括台豐球場西薩會所(Siza House)、嘉卿會所(Chia Ching House ),以及球場制高點的茶屋(Tea house)、入口的門房(Gate House)。若加上台玻關係企業中國江蘇淮安實聯化工的水上辦公樓,以及台玻集團創辦人林玉嘉、林蔡卿卿夫婦,位於北台灣的墓園, 可說性質多元,意涵廣泛,不折不扣是西薩大師的設計總和與展示櫥窗。

對於89歲的西薩來說,與素昧平生的台灣企業家族合作,會結出這麼多元的成果,可能始料未及。前後10年時間,在足夠的時間、空間、與信任條件下,再加上對建築專業尊重,才有可能打造出「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彷彿也是「伯樂、千里馬」故事的現代翻板,更是濃厚人情味下的成果展現,讓合作的彼此都感念在心。

西薩的虛懷若谷、內穩內斂,大半生投注的建築成果,完全建立在對環境的尊重與堅持、對極簡美學的信仰,甚至對人體工學的關懷,讓走過近半世紀的台豐球場,彷彿老酒裝新瓶,與時俱進,在西薩巧思規劃設計下,偌大園區,在看似低調,卻泛著熠熠輝光。

現場氛圍與特色,十分迷人,而台灣人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尊敬,都是台豐球場重新成為討論與造訪的熱點,同樣是到該球場打球,但今昔對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今日手執台豐會員卡,除了票面價格增值外,多了一分尊榮,彷彿到台豐球場打球,更有品味,也更舒服,讓不同球場的球友,稱羡不已。

得到西薩這樣有能力,可以重新形塑品牌的操盤手,真是幸運,其實,西薩也不是每一個案子都想接,他也在人海中尋尋覓覓,期待有緣人,他喜歡價值觀接近,內在品味出群,而且言而有信的企業家,林伯實和徐莉玲夫婦,是萬中選一,合格人選,10年來不但合作愉快,也因為透過這樣近距離的合作,連帶對台灣多元文化、濃厚人情味,倍感窩心。

近日完工的台豐球場的茶屋(Tea House)與門房(Gate House),是富涵功能需求的迷你建築。如果說,治大國要有烹小鮮的智慧,對於玲瓏小巧的門房、簡易茶屋,西薩則展現輕巧快逸的大師智慧,他信手拈來,秉持老練沈穩的功夫,化繁為簡,讓大自然的廣袤遼闊,完全不被新物件的加入所叼擾或破壞,而隨手打造出的迷你作品,線條形體皆美。

從此,有了門房,可以為入園管理把關,而球道山坡上的茶屋,更成為偌大球場畫龍點睛,收曠野綠洲之效,讓民眾萌生解渴納涼的期待,這樣的需求,完全化入與大自然互動,風吹草動之中。

在玻璃產業浸淫大半生的林伯實,面對兩座「小而美」、「巧而實用」的茶屋與門房,以極肯定的口吻,盛讚它們是藝術品。

林伯實從12歲開始學打高爾夫球,馳騁球場超過一甲子,台豐球場是否到位,特色在那裡,他最淸楚。以「學學文創」為志業的徐莉玲,對於西薩建築造詣,也知之甚詳,推崇備至,深信大師打造下的建築物,對於台灣建築美學教育的推廣,現在正是時候。

西薩多才多藝,平常不畫設計圖時,他也喜歡從事雕塑創作,家具製作、五金佩件,燈具配置,可說,樣樣精通,眼到手到,一體成形,讓台豐球場,除了空間設計,內外通透,融入周遭,採光動線,渾然一體,特別設計的二處水池,完全是向天地借景,與日月同輝,自成特色。

室內家具,裝潢配件,西薩完全自己設計,精巧細緻,實用性高,更符合人體工學,讓徐莉玲藏不住對西薩作品的讚美,她的滿意程度破表,「體貼入微」,「處處有驚喜」,是徐莉玲的心得與評價。

身為業主的林伯實與徐莉玲夫婦,高度肯定西薩的建築美學、信任他事必躬親與慢工出細活,果然透過慢功夫燉煮般,成品則益發美好,「台豐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內,每件作品都精準到位,彷彿烙印著西薩大師的水平與風評。

9月2日邀請幾位友伴,一起走訪位於彰化縣大村鄉福興村學府路的台豐高爾夫球場,那已經是我第三次造訪。然而,園區內風光明媚依舊,而不同時間抵達,園區的晨曦落日,展現不同的姿色,不變的是,滿園的綠意,以及任您狂呼猛吸的清新空氣,那飽滿純淨的大地芬多精,讓人留連忘返。

而這一次,看到甫完工的門房與茶屋,喜不自勝,感動不已,那是西薩「建築博物館園區」的最後兩塊拼圖,這兩塊拼圖完成後,也是西薩在台灣的規劃設計,大功告成,譜下工程完美句點。

不管門房或茶屋,其實都是小巧極簡,相對於70甲大球場,兩個小空間的存在,似有還無,頗有禪意境界。

提到西薩茶屋,就不能不回顧位於勒薩德帕梅拉海岸線上的「波.諾瓦茶屋餐廳(Boa Nova Teahouse and Restaurant)」,那是西薩從事建築設計以來,第一個茶室作品。

西薩曾拜師學藝過,早在1955-1958年期間,西薩跟隨知名建築師費爾南多.塔沃拉(Fernando Tavora,1923-2005)工作,塔沃拉是當時葡萄牙建築行業的領軍人物。

「波.諾瓦茶屋餐廳」興建於勒薩德帕梅拉( Leça da Palmeira )海岸的礁岩上,那個茶室,緊挨著另一個也是西薩設計的標誌性建築,萊薩海濱游泳池(Leça Swimming Pools),兩個項目,都被歸為葡萄牙建築的里程碑。

那座葡萄牙波爾圖海岸上的海邊游泳池,彷彿嵌入海岸礁石裡,身處亂石,卻有著自己的稜角和性格,狂野的大西洋,就在拍打著它的肩膀,但內心卻淡泊寧靜。依山伴水的游泳池,每日的換水,就由大自然的潮起潮落,自然完成。

西薩一直以來都認為:「自然和人類設計之間,要有距離,但同時也要存在聯繫,建築必須根據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

此一建築觀念,對西薩後來的設計策略,產生深遠影響,台豐球場的茶屋與門房,就是很好的例證。

在該時期,西薩十分強調地方性與現代建築的結合。西薩總是用現代的手法,演繹葡萄牙傳統,發展了他獨特的空間技巧,和建築語言,為他隨後的建築創作,積澱了原型性的力量。

他的建築,充滿了建築與地域的平衡與融合,在現代設計與歷史環境之間,建立了深刻的聯繫,並因其個性化的品質,和對現代主義文化變遷的敏感度,備受關注。西薩創造了嶄新的空間形式,和獨特的建築語言,對葡萄牙城市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心繫台灣生活美學與建築藝術推廣的林伯實與徐莉玲夫婦,非常重視西薩理念與成果的分享,西薩的台灣「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將會成為未來研究建築觀念與美學生活的實質寶地。夫婦倆希望反饋社會的初心依舊,而留住國際建築大師的經典作品,就是作法之一,期待因此成就永續,啓發後學。

70甲的綠色曠園,喬木成排,詩意盎然。「西薩會所」與「嘉卿會所」,有如蟄伏翠綠果嶺的兩棟山居,清水混凝土建築,有機地匍匐在錯落起伏的地景之中,渾然天成,美不勝收。

西薩總是喜歡把建築規劃成低矮的、匍匐在地景中,讓建築無窮無盡地延伸,邊界也跟著消失,優雅孤絕的體量形態,在凌亂嘈雜的周圍環境中,脫穎而出,加上對動感空間的偏好,讓他的建築設計,總是自成一格。

林伯實與徐莉玲夫婦,會這麼用心處理台豐球場,除了多年來與西薩建立起的友誼外,他們對於建築美學頗有期待,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孝思,對台玻創辦人林玉嘉、林蔡卿卿伉儷孝思。

早年,林玉嘉與林蔡卿卿伉儷是模範夫妻,分工合作有成,一邊開拓核心事業,他們以玻璃產業為主,同時也作土地投資,開發高爾夫球場等周邊產業,成績斐然。但在近些年新科技的崛起,大陸的競爭,產業的沈浮消長,在事業轉型中,他們希望透過台豐球場的改造、加值,重塑企業形象,同時為企業轉型加值,增加未來的企業競爭力。

而佔地70甲的台豐高爾夫球場,是先人當時的眼光與氣魄的展現,他們傳承下來。如果當年沒有出手,現在難上加難。縱使想介入休閒遊憩事業,手上沒有夠大的土地,也是空談。

原來,個性殷實,理財有方的林玉嘉、林蔡卿卿伉儷,經由農復會介紹,於1960年代間買下土地。當時台灣農產外銷興隆,兩老曾構思在種植無花果,經營農產外銷。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民眾收入普遍增加,運動健身風氣盛行,尤其打小白球的人越來越多,高爾夫社交,方興未艾。本身喜歡打高爾夫球,生意頭腦靈敏的林玉嘉,心想當時台灣僅有淡水、台北及林口3座球場,而且都集中在北部,因此他決定買下70甲土地,在養地保值之餘,把土地投入高爾夫球事業的經營,自娛娛人、回饋社會,同時跨進運動休閒事業,讓集團呈現多角化經營。1977年投資興建台豐高爾夫球場,1981年完工啓用,迄今已經45年。球場經過多次球道改善,週邊景觀整建,草坪甚至全面更新為TifEagle草種,在中台灣頗受好評。離台中市只有20分鐘車程的台豐球場,球道順山勢規劃,變化無窮,極具挑戰性。18洞全長7552碼,標準桿72,甚具競爭力。早年由渡邊弘球場設計師規劃設計的台豐球場,歷經20場以上的國際級賽事,逐年調整球道,成為符合國際賽事的優質場地。2005年起舉辦國際公開賽,以及男女職業對抗賽,17年來不曾冷落。

球場經營,也迭有轉變,因應會員俱樂部的盛行,台豐球場球證約在新台幣100萬元,大家萬萬沒想到,在西薩打造「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之後,俱樂部會員球證已漲升到每張528萬元。不只高爾夫球友喜歡到台豐球場打球,台豐球場尊榮會員們也成立高級跑車俱樂部。

如今,不管為打高爾夫球,或參加跑車賽事,甚至為參觀西薩建築設計,「台豐球場」成為受歡迎的社交勝地,朝聖客接踵而至。無獨有偶,國際奢侈品集團也喜歡把活動拉到戶外,開發更多消費群,蓊鬱林野為背景的台豐球場,成為首選。

茶屋延續西薩的極簡主義、幾何形狀,清水模,懸壁設計,讓坪數有限,高僅2.5、2.6米的迷你空間,符合建築機能性的設計,同時加入東方圓型框線大窗,引入戶外綠色,有如一幅圓軸畫作。60度角的凸簷設計,正好遮住強光,讓室內倍顯柔和安靜,而帶著流動感的視線,兼收地形地勢的景觀之美。

西薩要求完美的個性,遠近聞名,別看小小一座茶屋越是小巧,越不能馬虎。沒有贅飾,也不花俏,乾淨簡約的建築線條,鑲嵌在綠野中,成為綠林區裡、低調奢華的夜明珠,無比吸睛。

門房也是一樣,乍看之下,好像只是由幾塊牆板兜在一起而已,其實是幾合概念的應用,簡單樸實,但有進門管理的高度效率,應驗了「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的說法,令人會心一笑。

茶屋與門房,兩座小建築順利完工,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最後兩塊拼圖,及時補上。年近90的西薩,可以放下心中大石頭,該座台灣唯一、也是亞洲唯一的大型園區,不管對西薩大師,或者是林伯實、徐莉玲夫婦,都是大事一樁,不但夢想成真,同時,意義非凡,足堪留名靑史。

除了建築設計,兩會所的室內設計,包括桌椅、家具、燈具,甚至門窗手把的五金,都是西薩團隊調性一致的全方位設計展現。將空調出風口暗藏於櫃子後方,增設軸門降低繁複門把安裝比例這些一般國內鮮少注意的施工細節,都將成為台灣的建築新範例。

建築,強調一個創作的過程,由大到小、由內到外、反覆循環的設計、觀察、分析。因為西薩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對於建築空間中的一桌一椅以及每一個細部零件,都堅持親自設計。

根據媒體報導,西薩以考量使用者的需求,而設計出每樣物件,每一個細節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例如:C2椅子微彎的椅背,是以使用者的舒適為考量所設計的;官方指定波特酒杯(Official Port Wine Glass),把手上的缺口,是為了讓使用者在握住酒杯的同時,不至於使酒的溫度上升,因而破壞了酒的品質;C3椅子突出的椅腳,是為了使椅子可以堆疊;3號五斗櫃上可拉出的木板平台,增加了櫥櫃的功能性。這些細節,都顯示出西薩對於使用者的貼心與巧思。他的設計也不時的展現出幽默、風趣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台豐球場設置的西薩設計選物店,陳設由西薩的手稿素描圖案所製作成的地毯,將裝飾性的畫作,轉變成兼具功能與美感的室內地毯,自由奔放的不規則線條,和井然有序的空間,呈現出一種和諧的美感。

他所設計的哈瓦那煙灰缸,造型上有如不倒翁底座般的圓潤、厚實,但中心可以容納菸灰的空間卻小而淺,對於菸不離手的他,如此的設計有著些許自嘲的意味。

從西薩的設計中,不難體會出他面對生活時的輕鬆、自在,但工作時,秉持嚴謹、執著的態度,反差極大。他以「長的像一張椅子的椅子」,來形容他所設計的椅子,這流露出他在面對設計時那種單純的想法。然而,他並不以追求科技、技術的創新為目標,而是單純的想做出自然而「實用」的設計。

視覺上,西薩所設計的家具,與室內空間中光影,相互呼應,襯托出一種渾然天成的氛圍,感覺上他的家具,原本就屬於那個空間,而不是特意「設計」出來的。

西薩簡潔而豐饒的設計風格,使得每件作品都充滿了故事性,就像被賦予了生命一般,與周遭的空間環境相呼應,並產生共鳴。他所設計的家具,就如同一件量身訂製的古董一樣,具備有延續、傳承的理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作品。

師承西薩 ,也是該協作建築師的卡斯塔涅拉(Castanheira),曾撰文指出,高爾夫球場有其約定成俗的配置與做法,且有別於他們在台豐球場與眾不同的設計實驗,然而,正是因為極富前瞻性的業主林伯實與徐莉玲夫婦,提供高度自由的發揮餘地,所以開創出了前所未有的建築當代語彙。

回首前塵,台豐球場的茶屋與門房,是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的最後兩塊拼圖,拚圖完成,準備啓航,靜待疫情控制,東風再起。形塑企業新形象,打造企業新未來,林伯實與徐莉玲的高瞻遠矚,西薩的建築美學,共同譜出產業新未來,這樣的合作模式,為台灣企業轉型、生活美學的再造,寫下歷史新頁,喜迎中台灣西薩「專屬建築博物館園區」的啓航,這會是台玻集團的一小步,卻是企業界競爭大潮下,華麗轉身的一大步,值得喝采。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